广西智慧养老“汇智”前行

新华财经南宁6月2日电(记者范超)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各地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近日,记者在广西多地采访了解到,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汇集各方智慧,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科技联动,持续探索推动养老产业智慧化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重手段破解养老服务瓶颈,取得一定成效。

数字科技助力化解养老服务多重难题

便携式穿戴设备、智能监护床垫、一键呼救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持续推动以现代科技赋能养老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步参与到智慧养老服务日益扩大的市场体系中。

“我给家里老人购买了这种智慧监护床垫,一旦老人睡眠中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向我预警。”家在广西南宁市新竹路的谢永航说,床垫通过对老人睡眠中心跳、血压等持续监控,借助云端平台可与子女手机实现数据共享,并对异常监测数据进行预警,提高老人健康的监护质量,让经常全国各地跑市场的他安心了许多。

“我们养老中心不仅有监护床垫、一键服务呼叫等智能化服务手段,还将传统养老体系数字化,实现了运行效率的提升。”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明尚说,中心通过采购一体化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实现全流程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造,在部分环节取得明显成效。

吴明尚认为,现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为传统养老服务中出现的监测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我多次参加国内养老设备相关的展览,明显感受到数字科技与传统养老服务结合度日益提升。”贺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文珍说,国内民众对养老服务能力与质量要求的持续提升推动各类企业深度参与和完善整个产业生态链。

陈文珍说,贺州市立足“世界长寿市”和“全域长寿市”优异的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与大湾区强企融合发展,引进深圳第一养老有限公司、肇庆粤大健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大湾区企业深度融入贺州养老服务体系,并由企业投入资金对当地养老机构进行智能化、适老化改造。

陈文珍认为,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可有效破解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有限、运行效率偏低等瓶颈,借助市场力量实现重塑管理体系,提升智慧化养老服务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医技人员、营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与我国日益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供给不充分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硬件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不仅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还促使一个庞大和高质量的产业生态逐步形成,智慧养老也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升级的重要一环。

智慧养老适配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智慧养老作为养老产业中的一种新业态,既有传统企业转型介入,也有新兴企业崭露头角。但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服务能力差异化大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养老服务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亟待重视。

“我们从某知名企业花费数百万元购买的系统虽然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我们的需求相差巨大,显得相对‘鸡肋’。”吴明尚说,这套系统虽然设计了很多智能化模块,但该企业软件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无法根据当地养老机构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随着养老服务日益多元化,越来越难以满足日常运营需要。

吴明尚说,以医养结合服务为例,为老人根据医嘱开具相关药品是大型养老机构必备的服务之一,但这套系统因为设计缺陷,无法加入医嘱模块,到现在为老人开具药品也只能通过备注等方式实现,影响服务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智慧养老服务设备存在设计重复、模块简单、服务脱节等问题,尤其是跟踪服务能力欠缺,遇到养老服务新需求容易出现系统对接困难、数据无法接入等问题,甚至使得整个系统因此崩溃。

吴明尚说,目前因为各种问题不断出现,而服务提供商对于大多数问题都无法解决,整套系统利用率持续降低,许多环节已经无法对接系统。但系统购买仅几年时间,短期内难以再拿出几百万元费用采购新系统,养老中心智能化升级变得进退两难。

不仅是大型养老机构面临着养老智慧化发展的窘境,居家养老者一样面临着智能设备不人性化、不智能的尴尬。

“我花费数千元给母亲购买的动态监测手表,本想着能够防止轻度老年痴呆的老人走失等情况,但结果一个月不到,手表反而先遗失了。”柳州市鱼峰区的韦姝艺说,手表续航能力弱,2天就要充电一次。而一旦遗失,还未等他们根据定位信息寻回,就彻底断电失联了。

除了设计问题以外,产品良莠不齐也极大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记者采访发现,智能监护床垫价格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尽管宣称能实现的监测能力大同小异,但实际使用中存在明显差距。

南宁市的甘月梅说,此前在深圳做保姆期间看到别人使用监测床垫效果不错,就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一款同样宣称有监测功能的床垫寄回家中。但使用不到一星期就问题频出,还无法理赔,只能自认倒霉。

陈文珍认为,对于这些新型产品,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标准,监管相对缺失,功能和价格是否合理没有明确界定,存在一定隐患。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功能不健全甚至不合格的产品,不仅容易导致误判,还可能影响老人疾病预防和及时诊断。

智慧养老仍需汇集各方智慧

智慧养老设备因其与数字科技的密切联动,产品设计往往高端大气,也不缺乏卖点。但部分产品体验上却难以令人满意,适老化研究不足导致不能很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整个产业生态良性发展。

“部分企业产品设计明显不‘接地气’,开发的产品甚至都无法正常使用。”吴明尚说,此前曾有企业推荐一款智能床垫,在中间有一个排便孔,可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床上自行解决。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因为孔位在身下,老人无法很好确认位置是否合适,导致排泄物经常沾染床垫使得床垫直接报废。

记者了解到,不仅企业对智慧养老“接地气”认识不够,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疏漏。

某养老机构负责人说,当地民政局当前正与企业联合研发推出一款服务于该市养老机构的智能管理软件,邀请了多家机构的专业人士前去座谈,但实际作用仍令人忧心。每家机构的服务群体、服务项目和工作机制都存在差异,即使事先沟通,也难以达成功能设计的高匹配度。

陈文珍说,在参观深圳某养老机构和腾讯的合作中深受启发。腾讯的程序研发人员深入养老机构日常运营现场,现场记录各项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再逆推产品框架,实现智慧系统与实际服务的高度匹配,并且为后续可能加入的服务项目留出充分系统资源和数据端口,方便延伸应用。贺州市正在推动的智慧养老项目招标和后续开发也将借鉴这一经验。

专家建议,智慧养老产业应汇集民众、养老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各方智慧,根据各地群众差异化生活习惯、养老机构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及政府管理多元化的数据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无论是硬件设计企业还是软件研发机构,都应当注重产品落地实际效果。同时,政府和养老机构在智慧服务提升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产品本身,还应当将后续跟踪服务能力纳入考量范围之内,提高智慧服务可持续性,避免重复建设和公共资源浪费,更好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养老服务提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