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读中国】县域经济启示录——从“出圈”的曹县说起

新华财经北京6月4日电  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日前刊发智库读中国专刊第15期,全文如下:

近期,曹县因为一段“魔性”的喊麦视频火遍全网。大量的网友模仿和调侃内容在各大社交媒体中涌现:“世人皆知地球分为南半球和曹半球”“条条大路通曹县”等等。把曹县喊火的同时,也让社会透过曹县的爆火,看到了当地长期的积累与发展。

曹县地处山东、河南两省八县的交界处,当地农业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贫困县之一。这次的意外爆红让社会看到了当地的飞速发展。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82亿元人民币,位列菏泽市第一,同比增长4.1%;此外,人均GDP超过3.2万元,已经超过全球48%的国家。

我们认为,曹县“出圈”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中国县域经济转型的典型样板。那么,曹县做对了什么?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曹县尚未进入中国经济百强县。究竟中国县域经济有多大活力?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密码又有哪些?

一、曹县“出圈”背后的产业密码

曹县一夜爆红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数年来长期的积累。当地独具特色的棺材产业和服装产业是促成这一质变的重要因素。这两种特色产业充分依托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在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推动和曹县人的敏锐洞察下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曹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助力全县脱贫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建设。

(一)挖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产品

作为中国著名的“泡桐之乡”,曹县的棺材产业主要集中在其西北部的庄寨镇。当地拥有丰富的泡桐树资源,泡桐树从栽种到成材的周期短、产出的木材松软耐潮,是棺木的良好选择,为棺材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条件。从1978年起,庄寨镇就已经形成了木材加工产业,至今全镇超过80%的农户都在从事木材行业,桐木制造加工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此外,2013年曹县木雕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县木雕从清朝开始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七大类三千六百多个品种,以精美雅致、造型逼真著称。曹县将这一工艺用于棺材产业,打造出精致且风格独特的曹县棺材。因为该工艺的传承时间长、传播范围广,曹县的雕刻师傅数量很多,能够充分满足棺材制作的需求以及时间要求。

(二)洞察市场需求,扩大产品市场

在对当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曹县深刻洞察了日本丧葬文化带来的国际市场需求。日本人对棺材的设计雕刻以及图案装饰有强烈的需求,而曹县的棺材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且因为其价格低、质量佳,得到了日本人的喜爱。由此,曹县棺材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大。据报道,曹县出口日本的棺材已经占到了日本市场的90%。除了日本,曹县的木制品也在走向世界的其它地方。到今年,曹县的木制品已经销往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位于菏泽市第一位,美国木制国旗有80%源于曹县。

曹县还看到了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汉服在年轻人群体中备受追捧,因此曹县充分结合国内对汉服的市场需求,利用其传统手艺,在汉服上添加精致的绣花元素,并以其低廉的价格成为平价汉服的生产销售主力。据统计,曹县约有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00多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600家,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

图表1 淘宝汉服爆款来源省份分布(件)

数据来源:网络

(三)利用电商平台,助力全县脱贫

近年来,曹县抓住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从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商大县。截至2021年,互联网电商已带动该县4000余人脱贫。2020年,曹县电商销售额突破156亿元,位列全省县域第一。全县电商企业5000家,网店6万余家,电商带动30万人创业就业;淘宝村151个,超全省总数四分之一,淘宝镇17个。快速发展的“淘宝村”带动了当地近两万人参与到销售和加工等行业中去,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四五个乡镇的发展;产品种类由最初的200余种发展到1000多种品类,且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图表2 2013-2019年山东省淘宝村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2019年8月

其中,丁楼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指出,目前该村90%以上的村民加入了“淘宝大军”,全年电商销售额达两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新加坡、法国、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结合当地特点,探寻发展潜力

据统计,曹县总人口175万,是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这一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曹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基础。劳动力资源的丰富,使其特色产品也更具价格优势。

图表3 2017-2020年曹县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

此外,在县城中,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一直是主流。曹县外出务工人员人数的增加让曹县的留守妇女数量进一步增加。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当地大部分留守女性都擅长女红手艺,这使得汉服的制作有了很好的依托,也为留守女性提供了就业机会。

近年也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他们主要投入于服装、木材制造加工的配套产业建设,促进了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电商运营等企业的发展,保障了当地特色产业的顺利发展,也形成了完整、全面的上下游产业。

二、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

曹县虽然只是个例,但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透过曹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便可见一斑。2020年县域经济体量前百名单的出炉展示了中国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辉煌成就,在中央的带动下各地方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经济正逐渐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开放型县域经济的建设也为各县市的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各地方仍然保持了当地的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产业。

(一)竞争激烈,经济活跃

中泰证券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0%的GDP。由此可见我国县域间竞争之激烈以及我国县域经济之活跃。

中国经济信息社县域经济数据库的资料显示,2020年全国“千亿县”总数达到38个,其中有5个新增县市。江苏省昆山市和江阴市位列前两名,二者2020年GDP均超过4000亿元,超过名单中第三位张家港市近1400亿元。

图表4 2020年县域经济体量前百名单

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同时,从百强县名单中不难看出这些县市主要位于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长三角的成就十分亮眼,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也有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中部地区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逐步跟上东部沿海地区的步伐。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即便在经济十分发达的长三角内部,各县市也不甘落后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其它地区,进一步地加紧探索,形成了更强的优势,也为其它县市的发展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

图表5 2020年县域经济体量前百名省份分布图(个)

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二)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的主体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因其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发展历史,农业在县域经济中总体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且是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提高,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同时,许多县域围绕其主导产业开始进一步扩展,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上下游产业和产业链。例如以小商品制造闻名的浙江省义乌市,2002年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建设使用,在其内部配套了物流、仓储等设施,与小商品批发相关的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逐步优化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互联网在义务市小商品批发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相关的诸多互联网民营企业纷纷涌现,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完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

(三)逐步开放,产业壮大

中国县域经济具有较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这类经济的发展不局限于县域内部,而是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商品的进出口推动了开放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县域经济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各地的特色产品扩大了其市场,也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逐步推动当地增收,既激发了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也使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作为2020年县域经济体量前百名第一的江苏省昆山市,开放型经济是其重要经济模式。200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并封关运作,从那之后昆山市的外贸产业持续壮大,其发展规模在全国县市中始终位列第一,从2015年起该地每年进出口总额均约在800亿美元,2020年的全市GDP达到4250亿元。位列百强县第二的江苏省江阴市,通过培育良好的电商品牌,建立大量电商龙头企业,推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使“中国制造业第一县”这一称号名副其实。

图表6 2016-2020年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

(四)特色鲜明,方向明确

县域经济的发展充分依托其当地已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重心和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多地形成了相应的主导产业。

例如被称为“中国年桔之乡”的广东省龙门县,凭借其丰富的柑桔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引进了新技术助力特色农产品生产。此外,龙门县还有诸多特色旅游资源,如独有的蓝田瑶族文化和天然温泉,将其打造成为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河南省卢氏县磨沟口乡,当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该地紧紧围绕铁、铜、河砂等矿产资源进行工业发展,围绕其山水资源进行旅游业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启示

郡县治,天下安。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5次提到“县域”。其第十九条专项部署“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我们认为,为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各县市也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助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推进新型城市化,推动乡村振兴

我国县域人口基数大而资源相对紧缺,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转变,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结构优化难度大。此外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体现出了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必要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对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昆山市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周边城市尤其是上海市进行融合合作,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利用发达的诸多资源促进了当地在科技、人才、设施等方面的完善。此外,在新型城市化的过程中,昆山市没有盲目对土地、村落进行拆除,而是加大力度保护这一遗存,以此发展成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了美丽村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振兴。

(二)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实体兴则县域兴,实体强则县域强。专家多次提示,县域经济存在资金过度脱离实体,进入资本及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保障民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应当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已经有38个县市有着千亿级的GDP体量,也形成了各自相应的主导产业,产业转型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也需要各地方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找准当地的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打造全产业链。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制定《关于加快推动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独角兽”企业,鼓励企业提增效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进而激发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动能。该意见发布后,多县市纷纷学习嘉善经验,制定了适合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建议,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根据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发布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了36%,较2018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10%。县域数字经济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科技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产业数字化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是一个挑战。科技创新可以驱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基石和动力,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曹县作为曾经的贫困县之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甚少,交通的闭塞、网络的欠缺使得当地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开阔的视野。随着互联网在曹县的引入,曹县的棺材、服装等产业得以发挥出其特色,让曹县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据统计,2020年曹县电商销售额达到135亿元,电商的生态体系正在逐渐趋于成熟。

(四)吸引人才回流,注重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外出务工都是县城的主流,这导致了县域大量人才的流失和城市人才的堆积。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振兴。当下许多县都处在转型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需要以人才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县乡政府制定有关的政策,鼓励人才回流,同时也应加强所需技能、知识的教育,从而促进“人才强县”的建设。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方面要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地方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应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鼓励地方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目前已有多地的市委、县委制定出台了有关当地优秀人才“回流计划”的意见,对具备相应资格的、所需技能的人回调回引。在政府的落实下,已有部分人才返回家乡投入建设,但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同时,县域教育水平仍然有限,培养人才存在诸多困难,导致本地高素质人才数量匮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这也需要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完善教育体系,不断充足教育资源,为乡县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执笔:罗婧依、曹杰)


参考文献:

      1.新京报.《曹县汉服“创业”记:一年卖出19亿,平价、转型与原创梦想》.2021.1

      2.崔大树.主导产业提升县域城市化水平的作用机制分析——以浙江义乌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02):208-213+262.

      3.徐奕雯.江阴县域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思路[J].商讯,2020(02):6-7.


智库读中国文后图.jpg



编辑:刘梦瑶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