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将突出金融化探索

新华财经上海6月7日电(记者陈云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正式提出,全国碳市场的框架和机制加快完善,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业界机构测算,全国碳市场一旦启动,国内碳市场规模即成为全球最大。上海作为日常交易运行地,借助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和能力优势,正在绘就国际碳金融中心远景蓝图。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碳市场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公约设定了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1997年有关国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被称为具体的实施纲领,在这一文件中率先提出了运用碳交易的灵活机制来推进减排。

作为发展中国家,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引入碳排放市场交易的机制并不算晚。2005年1月,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2008年,我国在上海设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并出台全国第一个碳交易管理办法。

作为首批碳交易试点城市之一,到目前,上海碳市场已先后纳入电力、石化、钢铁等多个高耗能行业,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达1.05亿吨。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民介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发展基本进入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2008年到2013年,处于基础研究和准备阶段,在交易上参与了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以及国际自愿减排项目等;第二阶段是2013年11月起,上海碳交易试点正式启动;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有部分重叠,2017年国家宣布全国碳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启动,上海作为交易系统的牵头建设方,一直在从事相关的准备工作。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正式提出,全国碳市场的框架和机制加快完善。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公布了包括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基本完成配额的预分配。“从市场准备和政策管理等方面看,全国碳市场‘箭在弦上’,即将正式启动。”业内专家指出。

碳市场将助力形成中国碳标准

在专家看来,不同于传统的实物商品市场,也不同于证券、期货等市场,碳排放权市场是一种政策性市场,交易的商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配额,这一市场的成功运行有赖于碳排放的严格量化和核查。

目前全球有20多个经济体或系统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随着各经济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日程表陆续宣布,将有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

“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形成合理的价格,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表示,碳市场的作用也不例外。在专家看来,碳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使碳排放权形成合理的价格,一方面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自愿并持续地参与减排;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价格的公开透明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的减排意识。

“建立市场就是建立一种标准。”对此,一家碳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建立市场就意味着建立运行规则,而规则包括了一揽子的措施来规范、约束交易者和参与者的行为,如果接受者越多,参与者越多,这一标准就会得到更多的推广。

在业内专家看来,不同于实物交易市场,碳市场交易的是排放权配额,背后还有各行业和企业排放量的核算标准和履约核查体系。一旦这一市场运行得到更多认同,也意味着一揽子的标准得到市场检验。

有期货市场专家表示,和期货市场相类似,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海外的参与者增多,国内的标准就会越来越推广到海外,从而实现从输出价格到输出标准的全方位市场影响力提升。未来碳市场一旦引入全球交易者,这一效应也会得到显现。

“金融+碳交易”绘就上海碳金融未来图景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周小全表示,全国碳市场一旦启动,按照配额发放规模计算,国内市场将超过欧盟和美国等区域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其中市场启动初期覆盖电力行业,年配额总量将超过40亿吨,是欧盟市场的2倍多,在全球20多个排放交易体系中居首位。“十四五”期间,其他7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周小全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上海成熟的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金融化探索,进一步增强市场价格发现能力。同时牵头建设气候投融资服务机构,争取国家级气候投融资功能平台尽早落户上海,促进上海成为国际绿色资产配置中心和全球气候投融资中心。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也表示,上海已经将碳金融列入“十四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框架建设,后期除了全力推进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外,还会与各省市合作发展绿色金融,努力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事实上,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上海的金融机构也在加快布局。此前,上海清算所推出了我国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碳中和债券整体价格走势和市场发展情况,为境内外金融市场提供优质的碳中和债券指数化投资标的,从而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低碳产业投资。

碳金融的创新还包括各类配额远期、碳租赁、质押等衍生产品。此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上海清算所已推出全国首个碳配额远期场内标准衍生品。该产品是一种远期协议,以上海碳排放配额为标的,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清算、结算。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启动,未来围绕碳市场的金融创新还有很多,包括借碳、融资、保险等等多方面。”一家碳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对于“碳+保险”,目前一些保险公司已计划设计包括排放履约相关的产品,帮助企业规避相关的风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