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新华财经乌鲁木齐6月10日电(记者郝玉)近年来,新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相关人士建议,新疆应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同时优化各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以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在新天煤化工的厂区,大烟囱正冒着白色的烟,不过这并不是烟,而是水蒸气。作为已建成投产的世界单体最大的煤制气企业,新天煤化工与浙江大学联合科技攻关大型煤化工酸性气入动力锅炉关键技术。这一项目使得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酸性气体排放几乎为零,回收的酸性气体还能为企业生产副产品,每年有几千万元的收益。

舍得在环保上投入,就是为了造福新疆的绿色发展。新疆是我国能源大区,然而随着近些年煤炭、钢铁、水泥等高碳资源产业过剩,给环境带来不小负担。为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新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在环保设施上的科技投入,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走出一条科技攻关、绿色生态的新路。

新疆金雪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在风电产业等领域的油品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订单纷至沓来。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开发出在低温-55℃的环境下能够提供有效润滑的超低温轨道交通车辆齿轮油,使换油周期从12万公里提高到了15万公里。

新疆工业润滑材料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这家实验室由新疆金雪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工程学院联合组建,依托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强强联合,创立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有机融合的实验室创新模式。

新疆启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认定通过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达8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十三五”期间,自治区级科技计划新立项项目6890个、重大科技专项28个、重点研发专项147个、创新条件(人才、基地)专项3894个、区域协同创新专项596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2225个。

此外,新疆按照“一区多园”顶层设计思路,不断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步伐,鼓励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在电子商务、无人机、医疗仪器及医药开发、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技术等专业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众创空间,积极支持自治区高校建立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育成平台,为新疆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十三五”期间,全疆共有各类众创空间、企业基地等136家,孵化企业及创业团队超过6100家。

根据统计,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新疆2016-2019年共取得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1028项,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成果570项,专利授权3.35万件。仅2019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3件,较2015年增长64%;特色优势领域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超低风速风机研发国际领先,光伏电站系统集成能力全国第一,太阳能、风能、特高压输变电、油气勘探、兆瓦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和生产全国领先。

聚焦“三项短板”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调研发现,尽管目前新疆科技创新创业日趋活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平台等方面仍有短板待补。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新疆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工作水平总体薄弱;企业研发能力不足,2019年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不足3%,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占比不足5%,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亟须加强。

尤其与中东部省份相比,新疆不少产业仍处在发展阶段,资源开发不够全面,与科技融合不够紧密。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正是制约新疆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先要加大研发投入,虽然近年来新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逐年递增,但基数仍然不高。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增长缓慢,2019年新疆每万人口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为10.23人,较全国平均水平约低40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紧缺,工程技术类、技能型专业人才不足,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在健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流动和激励工作机制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科技创新平台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短缺,目前全区仅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普遍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动态运营机制,对提升区域竞争力作用有限。野外观测台站、试验站等布局不足,基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临设备落后、资金短缺、人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相关人士建议,新疆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同时优化各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以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推动优化布局,打造发展引擎。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形成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试验区和自创区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实现试验区和自创区统一部署、协调推进、联动发展。试验区和自创区所在地区建立健全配套措施,完善建设规划方案,形成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支持试验区和自创区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促进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优化配置,将试验区和自创区打造成全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建设创新平台。推进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创建新材料、化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批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支持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化拓展与国家部委、援疆省市科技领域合作,加快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科技资源向新疆集聚、向南疆倾斜,实现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完善育才机制,深入实施自治区重点科技人才计划,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企业创新人才实训体系建设,积极培养企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易技能培训,着力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大力引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带动学科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军人才奖励力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