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十四五”时期天府新区将加快建成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四川天府新区是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成立的第11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设立的第5个国家级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营造,经过6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实现由“起步开局”向“全面成势”重大跨越,成为四川乃至西部的“靓丽名片”,面向全球配置高端要素的“重大平台”,引领区域开放协同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始终践行使命,增创战略优势”是新区的最强动能

“天府新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四川天府新区战略研究局改革创新处副处长胡学东对记者表示,“‘始终践行使命,增创战略优势’是新区的最强动能。国家战略的系统布局,赋予新区新的时代使命,我们正是主动服务全局、牢牢把握机遇,才能集聚起显著的发展优势。”

坚持打造公园城市,大美城市格局高位彰显。天府新区担当公园城市“首提地”时代重任,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守70.1%生态红线,推动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机生长,形成了疏密有致、城绿交融的城市构架,新区“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

坚持打造新的增长极,发展质效显著提高。天府新区经济总量连跨2个千亿级台阶,从2014年的168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3561亿元,居国家级新区第5位,以3‰的面积创造了四川省超过7.1%的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5.9%提高到2020年的7.3%。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4的767家增加至3734家、净增2976家,规上工业企业数从2014的554家增加至856家、净增302家。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极核初步成型。天府新区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天府实验室“四位一体”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落地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基地25个,累计引进“中科系”“中核系”机构16家、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43个。

坚持打造内陆开放门户,辐射能量全面增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加快起势,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川港设计创意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加快建设。省内与20个市州建立“互利共生、相互成就”的发展共同体,东向与两江新区、前湾新区,南向与贵安新区、广西五象新区,西向与新疆阿拉尔市,北向与西咸新区、长春新区建设战略合作关系。新区区域辐射力、发展带动力、示范引领力与日俱增。

“十四五”时期是天府新区把握发展大势的关键时期

“百尺竿头,风正帆悬,战略引领发展,思路决定未来。未来一个时期将是天府新区把握发展大势,彰显战略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胡学东指出,面向“十四五”,天府新区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推动新区由“大建设”向“大发展、大提升”竞进跨越,加快建成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和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聚焦建设“公园城市”,做幸福城市的探索者。胡学东表示,四川天府新区将始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旗帜方向、以公园城市为未来形态、以先行先试为责任担当,加快打造彰显绿色生态本底、承载幸福美好生活的未来之城。

聚焦建设“科创中心”,做自立自强的创新者。四川天府将坚决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重任,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塑造优势、抢占先机、率先突破。“我们将集成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四位一体’创新平台,精准衔接国家和省市科研重点任务布局,实施一批战略性、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率先在攻克‘卡脖子’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做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西部支撑。”胡学东说。

聚焦建设“新的增长极”,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四川天府将坚持以‘新的增长极建设’持续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胡学东称,新区将坚持功能区主战,按照“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的思路,做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生态,构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多极支撑。

聚焦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做改革开放的变革者。“新区还将深刻把握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的时代内涵和战略摆位,聚焦‘内陆开放门户’的新使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走出去、引进来’桥头堡。”胡学东说。(记者 刘维佳)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