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渐热 业内呼吁加强跨区域文旅合作

新华财经乌鲁木齐6月24日电(记者郝玉)旅游业作为提振消费的主力,正在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西北地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万亿元。业内认为,西北各省(区)跨区域文旅合作将成主流,未来可以共同打造主题游、精品游、深度游等系列产品,让“大西北”旅游IP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名片。

西北旅游成为热门选项

刚刚开放的新疆独库公路“五里不同景、十里不同天”,伊犁河谷百万亩薰衣草迎来盛花期,喀纳斯白桦林芳草萋萋……6月,新疆各地进入旅游观光高峰期,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前往。据统计,仅今年6月12日至14日端午节假期期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近380万人次。

近年来,同处西部的陕西、宁夏、青海等地也因地制宜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旅游业逐步升温。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西北地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万亿元。

西北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也是陆路旅游的重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北五省(区)(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有5A级以上景区41家,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56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5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北各省(区)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尤其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西北旅游市场更是表现出较强韧性,在各省(区)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下,不仅逐步复苏,甚至催热了跨省游、周边游。

携程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西北各省(区)在线旅游接待情况与2019年同期相比,恢复指数均在0.60以上;其中宁夏在线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在六省中恢复情况领先,分别达0.903、0.846;宁夏、甘肃、青海在线旅游接待量恢复指数在六省恢复指数排名里分列前三。

“本以为疫情来了生意会受影响,但受益于免门票政策,游客不少,经营收入基本不受影响。”新疆喀纳斯景区一家餐厅老板表示。

跨省景区“玩”到一起 尴尬中期待突围

业内认为,西北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深度体验的潜力,尤其是随着自驾游升温,可以考虑通过打造“大西北”IP去推荐旅游资源。然而受限于机制、利益等因素,跨省旅游资源整合正面临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等潜在风险。

部分西北地区基层干部在近期召开的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会上表示,西北旅游景点景区相对孤立发展,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缺乏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长期规划,而大部分旅游协会又不具有约束能力,各个省份以竞争为主,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影响了合作效果。

同时记者了解到,虽然西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但相邻城市的景致有雷同。对于资源相近的景区,若不进行整合,既浪费资源还可能会产生恶性竞争,影响游客体验。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产品的差异化。”有专家认为,自由行已成为居民短途出游主要方式,但是一些地区缺乏特色及对经典线路的串联能力,对游客吸引力不足。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依托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便利 ,西北地区也在不断地加强旅游信息平台建设,但西北地区旅游与信息化的合作协调水平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此外,一些基层干部还反映,区域内“串点成线”还存在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足及相关旅游产业欠缺等问题。同时,缺乏资源整合、景点圈核心旅游形象模糊、带动功能不强、缺少完备的产品体系和合理的定位等问题仍然突出。

推进区域旅游资源整合须重视产品差异化

如何才能有效整合西北旅游资源实现共赢?业内建议联合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品牌,通过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与文旅品牌带动力、影响力。

细化合作内容。用好西北旅游协作区这一金字招牌,进一步完善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立足西北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共享、共推、共建,在投资融资、项目建设、品牌创建、宣传营销、游客互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全面推动合作共赢。

创新旅游产品内容。业内建议,可以进一步研究旅游消费的需求,比如研究与散客化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消费特点,在开发旅游产品上,除休闲度假产品、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各省还可以探索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创新产品。

强化信息支撑,构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共享旅游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巨艾提·伊明建议,目前西北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建议相关部门协助对接国内各大电商平台,推进平台间协作、联通和融合工作。同时,西北各省(区)可以借助信息化推动智慧旅游合作,尤其增强区域旅游市场的客源共享,推进区域无障碍旅游。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程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