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愚公路”,践“助农心”

新华财经杭州6月29日电(孟旖、陈佳依、王茜)四月的清晨,伴随着恩施山谷中振奋嘹亮的“愚公歌”,从全国各地奔赴前来的浙江中烟物资供应部党员同志们迈开坚毅的步伐,沿这条“愚公路”一路学习、一路传承、一路向上,以责任和担当吹响扶农助农的号角。

1.png

爱心助农,情暖恩施州

在姜家坪村,村民郑昌国刚从烟田起垄回家,迎面便碰上了拿着粮油、米面等生活物资,等候在家门口的“我为烟农献爱心”团队成员。

郑昌国种烟已30余年。平日里话不多的他,在和党员们谈及种烟带来的增收时,也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我种烟的收入和赴南京打工的大哥差不多,但家乡的生活成本却要比南京低得多。”

对郑昌国而言,相比于其他经济作物,烟叶有着更为稳定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我对种烟非常有信心,也希望能承包更多土地种烟。”

村民刘华贵同样对种烟有着别样的感情。刘华贵自2017年患病,用他自己的话说,人就成了一个“药罐子”——除了病痛的折磨,昂贵的医药费更压得他喘不上气。

种烟带来的稳定收入则使刘华贵有了兜底保障。“现在的日子可比过去好多了,种烟的补贴高了,我的医药费也有了着落。”如今,刘华贵的身体正逐渐恢复,加上政府对其进行了农具上的津贴补助,他的生活也渐入正轨。面对来自浙江中烟的慰问,他激动地握住了党支部书记的手并连连致谢。

“想要明年再多种几亩烟”“要攒钱翻修下房子”“希望孩子能考上公务员”……遥望远处的大片烟田,烟农们同支部党员坐在一起,畅谈着自己的幸福心愿。而这美好而和谐的一幕,仅仅是浙江中烟“我为烟农献爱心”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活动开展以来,浙烟烟叶团队党员们怀着爱心助农、帮扶贫困的初心,远赴多省多地,为当地烟农带去生活物资,和村民携手并进,在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2.png

引智扶农,技术润烟田

“直播开始啦!赶紧看看教授在教什么!”一条跨越千里的钉钉直播邀请信息,将杭州、湖北乃至全国各地烟农们的目光都汇聚在了一起。点击链接、跟随镜头,湖北恩施的育苗大棚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烟草授课正在进行。

镜头中央,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刘新民教授一改往日课堂风格,手捧育苗盘,用朴实的语言向电子坪村的烟农讲授如何科学育苗、移栽。烟农们围绕在四周,他们大都已年过半百,却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岁月的痕迹掩不住专注和认真的神态。

这里没有黑板和粉笔,更没有投影仪和教学课件,但这条件朴素的露天课堂,却凝结了全国最顶尖的知识与技术,而这些知识与技术,将逐步转化成为烟区拔节生长的磅礴力量,带来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

为每个烟叶生长的关键节点量身打造这样一场针对性的指导,从根源上提升烟叶质量,着力为烟农增收,让烟农生活更加美好,正是浙江中烟搭建“教授下烟田”系列直播课平台的初心。

从云南到河南,从河南到湖北,浙江中烟邀请教授们走出科研所,奔赴烟叶基地、边陲乡村,以“钉钉直播”为载体,将搭载烟草技术的“互联网高速”送达烟农的身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秉持着这一坚定理念和扶农助农的深刻认识,浙江中烟积极联合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恩施金叶复烤厂,依托支部共建联建的平台,进一步运用融媒体新技术,高效能实现技术下乡。以烟农需求为导向,想农之所想、急农之所急、办农之所需,浙烟走出了一条精准助农、振兴乡村的新路子。

服务为农,实干践初心

“小心脚下别踩着膜!”

“慢点慢点,这里垄再起起!”

田田烟叶中,浙烟党员们正在为烟农们起垄、覆膜。劳作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山坳间奏响一曲劳动赞歌。只有当山间微风轻拂,他们才惊觉,原来自己早已“汗滴足下土”。

用双脚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初心。多年来,浙烟物资供应部党总支始终秉承为烟农服务的精神,在多省市开展“我为烟农出把力”活动。每到烟叶移栽的关键时节,各地人力短缺的烟农家中,总少不了党员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起垄覆膜、装盘播种、间苗定苗、修叶剪叶……一幕幕画面,一张张笑颜,一段段趣事,浙烟党员于平淡中编织幸福,在岁月流转中印刻下助农扶农的不朽初心。

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浙烟物资供应部党总支始终心系烟农,坚持伏下身子真抓实干,将技术送到烟农田里,将物资送到烟农手里,将温暖送到烟农心坎里。

浙江中烟,也将继续躬行“愚公路”、再筑“愚公魂”,为扶农助农贡献力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