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南沙经验”

新华财经深圳6月29日电(记者印朋)广州南沙新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承载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任务,坚持制度先行、对标对表,力求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粤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

营商环境优化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广州南沙承载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坚持制度先行,对标对表,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随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工作任务完成过半,广州南沙的产业结构已显现出优化转型升级的态势。中山大学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成果报告》显示,广州南沙投资便利化指数评估位居全国43个自贸片区第一,综合创新指数评估位居第三。

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广汽丰田四线、五线加快建设,恒大新能源汽车首期项目试生产,将打造2个年产能10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船舶、海工、核电等装备制造不断壮大。

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提效发展。落户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云从人工智能视觉图像创新中心等四大人工智能产业研发平台;培育出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3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以及主导制定电子纸国际标准的奥翼电子等优质企业。

未来产业提速发展。布局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落户全球IPv6测试中心广州实验室。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落户爱思威、海芯、南芯等一批集成电路及半导体项目。建设大湾区精准医学产业基地,广东“医谷”集聚200多家生命健康企业。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启动建设,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国际贸易新业态持续壮大。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首创汽车平行进口“保税+会展”新模式,全国率先推出二手车出口业务,创新开展艺术品文化保税展示业务,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货值占全国1/5,汽车平行进口量、国际邮轮母港出入境旅客全国前三,广州航交所成为华南规模最大的航运交易平台。

金融服务功能持续增强。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2家,落户广州期货交易所、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等重大金融平台,动工建设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落地实施自由贸易账户,成为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

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得到强化。组建知识产权局,创新构建知识产权“1办法+3平台”工作体系,出台全国自贸区首部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办法,建设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平台等服务平台,2019年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全市第一,新增注册商标增长率全市第一。

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形成示范。全国率先引入港澳籍陪审员,首邀香港大律师适用香港调解规则成功调解涉外案件。全国率先建立虚假诉讼失信人制度,全国首创“属实申述”“社会服务令”改革举措,落户广州首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挂牌。

港澳合作不断深化。探索率先对港澳跨境服务贸易实施极简负面清单制度,促进与港澳服务贸易全面自由化。搭建起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建立起粤港澳规则对接联络和需求反馈机制,推出342项“湾区通办”事项,落户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和广州首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200多个港澳青创团队入驻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汇谷”。

制度创新改革深度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近年来,广州南沙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改革与营商环境建设深度融合,聚焦“投资贸易便利自由”“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等重点改革领域,推出了“三个零”“五个一”等行政体制改革及三大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98%以上“不用跑”。

推进群众办事“三个零”。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引领中国商事登记改革,实现企业注册“零审批”;深入创新“数字政府”实践,86%(138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申请人网上申办,部门网上审批,办结后签发电子证照或者纸质证照邮政速递包邮,实现政务服务“零跑动”;通过数据集中共享、协同管理打通政务信息“孤岛”,打造“无证明自贸区”,推动业务办理“零证明”,目前涉及19部门221项材料,其中直接取消93项、数据查询106项、部门核验3项、告知承诺19项。

实行行政管理服务“五个一”,即“一个窗口管受理、一颗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页优服务”。审批方面,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现“交地即开工”,目前在南沙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实现1个环节,社会投资类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办理手续压缩至6个,获得电力低压接电实现2个环节,开办企业实现0.5天,登记财产实现1天,社会投资类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只需28天,获得电力低压接电8天完成。执法方面,组建行政审批局,全面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原来由全区13个部门21个执法领域的4507项行政执法事项由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实现了“一张清单明责任、一个标准立规范、一个平台办案件”,最大程度做到了“一个口子对市场”。信用建设方面,全面加强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以“信易+”为突破口,高质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率先建设全国第一个纳入海关等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市场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平台。截至目前,已归集辖区16万余户市场主体、690万余条信息。

首创三大数字贸易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全球溯源中心,其应用实例“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已在福建、河南等地全面推广应用;二是建设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对标国际自由港监管理念创新贸易监管模式,累计实现进出口货值超100亿元人民币;三是建设全球报关服务系统,打造全球首个数字贸易综合服务系统,推动多国电子口岸之间跨境贸易数据互通,数据标准获全球数字经济联盟认可,目前已开展实单运营。

“企业有呼,部门必应。”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高精尖企业落户南沙,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注册企业增加到12.4万户,金融和类金融企业累计6000多家,南沙正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新热土。

“南沙经验”为粤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州南沙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重点,搭建起以促进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为重点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与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深度融合。

制定出台国内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制度创新促进试行办法》,发布国内首个突破性改革创新程序规定《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突破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程序规定》,制定《推动南沙自贸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商事登记确认制、财政管理等2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累计形成678项制度创新成果,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1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02项在全市推广实施。2019年全市复制推广12项营商环境改革典型经验,南沙占5项,占比42%;2020年全市复制推广和提供借鉴20项营商环境改革典型经验,南沙占10项,占比50%。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曹钟雄认为,“南沙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注入了体制机制的新动能。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的制度创新高地,南沙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由湾区地理中心到改革重心转变。“南沙经验”在经济、贸易、特别是大湾区的要素配置和流通领域探索出新的路径,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