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毛泽东创建的农村党支部带领乡亲过上了好日子

新华财经长沙7月2日电(记者丁锡国、张丹)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的毛泽东故居,每天要接待超过1万人次的参观者。在这座农舍的阁楼上,毛泽东主持成立的党支部是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历经几代人接续奋斗,这个中共基层组织把曾经穷苦的山村建成了繁华的“小城”,带领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毛泽东故居是一处凹字形的建筑,墙体由夯土筑成。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这里,17岁才第一次离开这个叫韶山冲的地方。

那时的韶山村贫富悬殊。贫农和雇农占人口总数71%,却只有5.8%的土地。民谣唱道:韶山冲,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

毛泽东曾经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10年春,发生在湖南省会长沙的饥民暴动影响了他一生。当时,粮价飞涨,有人领着全家四口投塘自尽;饥民们请愿,反遭枪击。毛泽东听到消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饥民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后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长沙领导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成员之一。

1925年,毛泽东回到家乡。那年夏天,韶山遭遇大旱,许多农民吃不饱肚子,地主豪绅却乘机抬高米价。毛泽东告诉愤怒的乡亲们,要组织起来,团结战斗,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就很难。

那年6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自家的阁楼上主持了4名乡亲的入党仪式,成立中共韶山支部,代号为“庞德甫”,这是他在农村中创建的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为乡亲免受饥饿之苦,中共韶山支部发起了“平粜阻禁”斗争。

后来,中共韶山支部遭到国民党残酷镇压,5名成员先后被杀害,组织遭受破坏。直到1938年初,为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韶山党组织恢复重建。

今年76岁的毛雨时,曾担任韶山村第24任党支部书记,他见证了家乡巨变。

从20世纪50年代起,韶山村党支部组织农民开展互助合作,组织文盲学习文化,动员农民修引水渠、建水库,以使土地旱涝保收。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世纪80年代初,韶山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提升,解决了温饱问题。

彼时,来韶山的游客一天天增多,党支部动员村民发展旅游业。五六名党员成为首批经商户。他们把“韶山留念”等字样刻在钢笔上或者印在手帕上出售,又在路边摆摊卖米粉。

41岁的毛海龙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民宿,2019年开业,当年即有180万元收入。毛海龙说,30多年前他的父亲开饭馆,现在他办民宿,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当地政府出资补贴,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把民居改造为漂亮的民宿。

如今的韶山村,车水马龙,如同一座热闹的小城。全村有36家民宿,80余家餐饮门店,约七成村民从事旅游服务业。村里多是二三层的楼房,全村1355户人家,有1000多辆轿车。

毛雨时说:“今天的生活,是靠几代人奋斗得来的。”

2017年,毛雨时卸任,时年44岁的毛春山当选为韶山村党组织负责人。毛春山说:“我们都有同一个目标:一定要让韶山冲每一个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等,韶山村集体每年约有1100万元收入。他们用这些资金为全体村民购买医疗保险,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慰问金,奖励考取大学的学生,救济遭遇变故的村民。

目前,韶山村的党员已增加到219名。他们经营店铺,要挂上“党员示范店”的牌子,接受人们监督。绝大多数党员有相对固定联系的农户,村民遇到困难,会向党组织求助。

2014年,时年84岁的村民汤瑞仁入党,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她曾经讨过饭,如今拥有300多家加盟饭店,是韶山村“首富”。她致富后,资助了20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今年60岁的毛彩霞是烈士之后,她的祖父是中共韶山支部最早的成员之一,41岁时被敌人杀害。

“我爷爷能走上革命道路,我从内心佩服他。他们当年闹革命,是为了老百姓,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毛彩霞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顾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