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国常会再提“降准” 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新华财经北京7月9日电(分析师郭桢 王欣蕾)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原材料价格涨价,中小微企业遭受输入型通胀的巨大冲击,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为加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降准,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一、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小微企业遭受输入型通胀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原料与消费品端价格传导不畅导致的上下游价差拉大,使中下游企业承压,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遭受输入型通胀的巨大冲击。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加重了中下游行业负担,对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疫后国内供给恢复持续快于需求,中下游企业难以将原材料涨价压力向终端消费传导,其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产、投资意愿均有所减弱。中下游行业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其生产经营受到冲击后,会直接影响到广大低收入群体的就业与收入稳定。

当前PPI与CPI的差值高于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价差。从工业利润数据看,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但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于上游采矿和原材料制造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多居于产业链中上游,而私营企业则多居于产业链中下游。5月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在四大企业类型中垫底,仅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的三分之一。从制造业PMI数据来看,6月小型企业PMI为49.1%,低于临界点。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采购量指数均大幅下行。大宗商品价格上行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虽然海外需求旺盛,出口面临的基本面较好,但是我国的新出口订单却连续2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如果新出口订单持续下滑,将冲击我国的出口增速,对宏观经济及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二、国常会再提降准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上次央行宣布降准是在2020年4月,时隔一年多,国常会再提“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决策层选择降准,主要担心是复苏周期开始走弱,对总需求带来不利的影响。最近的数据体现经济复苏的力度有所减弱,6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分别为50.9%、53.5%和52.9%,分别较上月回落0.1、1.7和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更是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降准的时机需看国内通胀情况。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近期PPI增速较高。5月份PPI同比增长9%,CPI同比上涨1.3%。尽管PPI对CPI传导受阻,但PPI上涨亦对通胀形成压力。预计PPI增长高点已过,CPI仍将处于温和通胀区间,这为降准提供了可能性。今年三季度末或是降准较好的时间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7月15日将有4000亿MLF到期,可见下半年的到期量压力较大,通过降准来对冲置换,释放长期流动性来对冲短期流动性。目前来看,LPR利率已保持14个月的“按兵不动”。此番降准不是为了释放流动性,而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通过降准替换大量到期的MLF,释放更便宜的资金降低银行成本,从而给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央行通过引导LPR利率下行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金融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

面对中小微普惠金融难题,我国金融决策层密集出台多项支持政策。7月8日,国新办举行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为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将会继续保持汇率稳定,根据政策工具及时作出一些调整,并会继续落实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

7月5日,央行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提出六方面18条措施,以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金融在新发展阶段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再次释放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不减的信号,助力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恢复生机、增强发展后劲。

央行数据显示,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持续增长。5月末,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达到81.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44.6%。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前5个月增加1.9万亿,同比多增5600多亿元。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金融主体达到3717万户,同比增长了29.9%。贷款利率稳中有降,5月新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3%,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6月8日,央行公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1)显示,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高于上年。我国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这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落地。从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达到6.3万亿元。东部、西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分别比上年末高1.0个、0.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领先全国,中部地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达0.89个百分点。

四、降准将定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降准与货币政策“稳”字当头总基调并不矛盾。从国常会表述来看,“适时运用降准”的前提是“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降准通过调整现金的流动,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从而缓解银行资金压力,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按照国常会的要求,降准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由此分析,实行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并不大,大概率实施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

降准主要是为了稳定企业资金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考虑到当前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定向降准能更好体现货币政策结构性操作。监管层将通过降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直接利好相关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此次国常会提出使用降准政策加强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一方面体现了对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的政策延续性,要继续创造更加适宜的融资环境,稳定中小微企业经营预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降准将为商业银行释放长期、无成本的流动性,这在前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革基础上,会进一步助力金融机构降低负债成本,提高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一旦降准落地,将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带来支持。

我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预计降准的幅度不会太大,如果使用定向降准操作,释放的流动性数量也是有限的。从历史经验看,采取降准加置换到期MLF的方式,在投放流动性的同时也会回笼部分流动性,这会确保流动性总量不发生较大变化。所以,降准对流动性总量影响有限,流动性环境不会出现明显宽松。定向降准本质是一种激励机制,为鼓励金融机构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因此,在定向降准的同时,监管部门也会辅以一定的监管政策引导资金流向,避免资金环境出现过度宽松。


国常会再提“降准” 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