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种下“梧桐树” 豫籍青年“凤还巢”

新华财经郑州7月12日电(记者李文哲)随着数字郑州发展规划日渐清晰,数字龙头企业进驻引领带动以及产业联盟的搭建,“数字化”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解决数字人才短缺、保障数字人才供应,郑州市加快落实人才政策,为人才回流搭建平台,越来越多豫籍青年人才将目光投向这里,掀起“群凤归巢”的热潮。

政策先行撬动发展支点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郑州市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于2015年推出“1125聚才计划"、2017年推出“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等,2020年再次推出“郑州人才计划”,提出打造“一城”、落实“一策”、办好“一事”,即打造中部地区重要创新基地人才高地、落实系列人才政策、办好快捷高效“全链条”服务。

“市直各有关部门配套制定了《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实施细则》《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保障措施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办法,形成‘1+N’政策体系。并通过‘人才+项目+平台’等方式,促进人才流、资金流、项目流、技术流的良性互动,累计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人才1042名、项目团队413个。”郑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郑州市共认定支持三批高层次人才456人,其中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15人,“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10人。全市落户青年人才11万余人,占落户人口总数近30%。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8.58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近3.5万余人,发放青年人才购房补贴1.4万余人。

引凤归来需要平台。在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与郑州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具体运营郑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及金融创新等领域的战略合作项目。2020年6月,阿里巴巴联合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陆续与500家本地优势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数字军团”。

“郑州数字化产业正在以破竹之势成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为郑州种下数字化发展的‘梧桐树’。通过系统优化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我们希望可以把郑州打造成为吸引人才的‘海绵城市’和创新创业、风投创投的乐土。”郑州市大数据局局长郭程明说。

龙头进驻带动雁阵效应

“像我们公司就有一半以上的豫籍员工,基本都是从北上广深回来的。他们大多数和我一样,曾常年奔波于工作地和家乡之间。”在数字郑州有限公司产品专家冯清博看来,河南作为高考大省本身不缺人才,但是缺少承载人才的平台。

曾辗转南京、美国、北京、苏州多地求学、创业的冯清博如今已是家乡数字化的建设者。作为数字郑州有限公司医疗板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冯清博是郑州“新冠疫苗”接种系统“个人预约”“预登记”“电子接种凭证”三项功能的主要设计者。市民通过支付宝“郑好办”扫码预约、登记,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种效率,减少在接种现场的排队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统计量,实现接种流程的优化。

“我们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和高校启动筹建‘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城市大脑综合创新中心’,建立研发联合体,搭建人才实战练兵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首的创新思维突出、专业能力坚实的优秀研究团队,带动郑州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亮说。

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不断补足短板,结合自身产业定位和发展,精准引才。对此,支付宝河南公司总经理尚超表示,随着与郑州市各项业务合作的深入,支付宝的各项业务加速在郑州落地,郑州本土互联网公司成为支付宝值得信赖的队友。

郑州市瑞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土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刘喆表示,近几年,公司先后与支付宝合作了“医保码”“公积金提取”等项目,“在参与到这些便民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团队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并且也逐渐壮大,我们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

“项目建设也加速了干部培养提升。我们创新干部培养模式,全方位、持续地选派干部赴沿海先进城市学习考察,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行动力,让其从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做出深刻调整和改变。”郭程明说。

数字“黑马”人才引育仍需多措并举

在强劲发展动力的催化下,郑州数字化发展进入高阶赛道。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郑州数字治理指数位列全国第七,进入数字治理一线城市行列。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发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1)》,郑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从2018年第22名到2019年第16名,再到2020年第10名,连续两年大幅度提升,成功跻身全国电子政务第一方阵,已然成为数字城市“黑马”。

“我们通过调研分析,确定了最能发挥数字人才作用的6个领域:电子商务、数字营销、数字开发、高级分析、工业4.0和新工作方式,这些领域包含近20种核心数字人才,对可持续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郭程明说,目前,数字化企业战略专家、自动化市场营销专家、UI(用户互动)和UE(用户体验)设计师、数据专家和项目经理等仍是郑州急需引进的专业人才。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面对郑州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人才方面还存在数字化人才数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平衡、培育体系不完善等短板。当前郑州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正在建设中,距离“学科+行业+企业”全覆盖人才队伍建设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将持续打造数字经济人才招育体系,营建‘政府政策激励,高校院所引人,产业企业用人’的人才共赢环境。”郭程明说,借助人才“引育用留”的全链条,力争形成“能力导向、实践驱动、循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郑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城市的软硬件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才提供更立体、更细致的服务,全方位提升人才归属感、获得感。只有政策的“阳光雨露”洒在合适的场域,激发人才与生俱来的创新性、创造性,方能支持城市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