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激发科技兴农潜能

日前,北京农学院采用“揭榜挂帅”形式,聚焦京津冀农林业科技需求,一口气发出26份“英雄帖”。令人惊喜的是,当天就有23个项目被该校教师“认领”。

“揭榜挂帅”是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即把攻关项目公开,谁有本事谁来干。榜单瞄准的多是一线实际需求,这次26份“英雄帖”出炉前,学院就用了大半年时间,走进京津冀相关部门、大型企业、科技园区等摸底,最终入榜的,都是京津冀地区急需攻克的农林业技术。以“等离子体活化水设备及杀菌工艺研发”为例,这项技术在农产品保鲜、苗芽菜培育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项目若能顺利完成,从河北菜园子到北京商超,果蔬“鲜”度就有了更有力的保障。“揭榜挂帅”既公开透明、激发科研积极性,又破解现实问题,避免产学研脱节,可谓一举两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对接,也给农业振兴插上了科技协同的翅膀。近些年,京津冀三地密切合作,书写了不少科技兴农故事。北京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京郊和对口帮扶地区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理念,最终“产业升级了、市场理顺了、生活改善了”;三地农科院共建创新基地,开展优良品种繁育、防虫害试验,优化推广保鲜剂联合微孔膜包装、低温气调保鲜等技术……从种植培育到运输销售,有科技打底,京津冀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得越来越稳健。另一方面,科技兴农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挖掘科研课题,在破题中寻求科技创新的过程。如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的实验站,几十年间,不仅孕育出大量科研成果,还培养出了300多名博士硕士。长在大棚里的果实,写在大地上的论文,别样丰收映照出闪耀的协同篇章。

再进一步看,从“科技特派员”到“揭榜挂帅”,制度优化带来的良好效应有目共睹。北京、天津农业科技资源丰富,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众多,河北则是农业大省,不断优化协作制度,直接激发了科技兴农潜能。当然,科技转化有其内在规律,有时可能立竿见影,有时也可能旷日持久。当年,农大人扎根曲周治碱,埋头苦干20多年才算功成。因而,要想科研资源发挥出应有功效,一方面,参与各方尤其是科研人员必须俯下身、扎下根、沉下心,到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另一方面,相关方面也要健全“容错”机制,让科研人员能放开手脚干实事。就拿“揭榜挂帅”来说,项目攻坚可能成功,当然也可能失败,对此,一些地方试点推出了“揭榜险”,更好解决研发者的后顾之忧。

科技兴农,米粮满川。期待三地以创新的制度和踏实的干劲,谱写出更多携手耕耘、共赢丰收的故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