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设施农业高品质发展 助力品牌打造

新华财经北京7月15日电(赵丽梅、李小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照优势,重点打造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以新技术、新品种为抓手,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模式,着力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产出适销对路、错峰上市的瓜果蔬菜,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实现了农户增收致富。高质量发展的设施农业也为当地绿色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提供了强助力。

设施农业起点高,政府出资引入国际品牌

我们近期调研了巴彦淖尔市几类典型的设施农业企业。临河区金伯利农场是巴彦淖尔市与美国金伯利农场合作建成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政府总投资1.26亿元,已建成占地618亩的联栋大棚12栋,土地利用率在95%以上。

农场生产负责人杨全胜介绍说,农场里的种苗全部自繁自育。主要种植甜瓜、贝贝南瓜、西瓜等20多个品种。以订单的形式通过盒马鲜生、百果园等渠道,直供国内一线城市中高端市场。果蔬比陆地种植提前一个多月上市,亩均效益能达到2.5万元。

农场技术员张静表示,金伯利农场里的产品已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与国际接轨,可以免检直接出口,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等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贝贝南瓜和甜瓜等品种凭借过硬的绿色指标,已入住“天赋河套区域品牌。不仅本农场出产的果蔬品牌畅销,连周边利用金伯利农场种苗和技术种植的产品也供不应求。

 

图1:金伯利农场的联栋大棚。

据了解,金伯利农场汇集了多个国家的先进种植技术。采用德国欧适能能源系统,能耗降低70%以上;采用韩国贴接嫁接育苗方式,有效提高了种苗抗性;引进以色列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节肥、节水70%,减药50%以上;采用雄蜂授粉、施用土壤有益菌,使用生物杀虫剂,可减少或替代杀菌剂90%以上;园区全部采用0.01毫米新国标地膜,全部能回收利用。如今,金伯利农场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技术进步。

企业承建、农民承租,形成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内蒙古鲜农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东兴村。公司副总经理崔敏指着樱桃西红柿介绍说:“我们这里种植的果蔬,喝的是矿泉水,吹着空调,吸的是有机肥。”原来,温室内有专门的机械设备净化水源用来浇灌,智能大棚内也常年保持适宜的温度。

“目前我们还用干冰作为气态肥料给作物施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会更壮实,果蔬的口感也更好。”崔敏说,一亩这样的智能温室可栽培2000株樱桃西红柿,每株可采摘40多斤,订单价格是7元/斤,亩均产值达60多万元。

 

图2:鲜农公司温室大棚里的净水设备。

内蒙古鲜农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引入山东寿光新一代的智能温室大棚,仅东兴村项目企业投资就达2亿元。通过“企业承建、农民承租”的运营模式,吸纳农民到园区承包种植温室。公司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无偿给予技术指导,全程质量管理,定期检测,并全部包销,与周边农民形成了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企双赢。

尽管设施农业是一个长期投入、回收期漫长的生产方式,但崔敏表示,因为坚信高品质会有高回报,将来优质品牌将占领高端市场,所以他们有信心在七八年内收回全部投资。公司的规划是把这里建成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园。

因地制宜建设施,政府扶持打造地理标志品牌

五原县胜丰镇是皮薄肉厚、香脆爽甜“灯笼红”香瓜的原产地。五原县因地制宜、主动选择地标品种,运用现代农业设施手段,高质量谋发展,真正打造出了地理标志好品牌。近年“灯笼红”陆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2019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等。

“灯笼红香瓜被打造成知名品牌,这和当地政府的高瞻远瞩分不开。胜丰镇和隆兴昌镇种植的香瓜好吃,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有的口碑。但因为难贮存、产量小,并没有形成优势产业。2009年,五原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设施农业,广泛种植灯笼红香瓜这个地标特产。政府出资建设温室拱棚,鼓励农民免费种植灯笼红。并修路挖渠、配套机电井、架设高低压线、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通过土壤测定等技术方式,保留原有土壤成分,保证原始口感。当时很多人观望犹豫,后来在产业带头人和政府的各方支持下,终于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目前已有温室拱棚168座,并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形成灯笼红及瓜果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来到农户承包的拱棚时发现,这里的农户较为年轻化。他们表示,因为当地“灯笼红香瓜经济效益非常好,设施农业拉长了香瓜的生长期,供应从4月份至11月份货源不断,有的村香瓜亩收益达3万—5万元,农民种植“灯笼红富了起来,所以好些年轻人就认为没有必要外出打工了。

 

 

编辑:李连敏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