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蓝皮书2021发布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分析指出,三地跨区域产业活动和创新联系更为活跃,北京外溢效应明显,三地间逐渐形成产业分工。持续的创新投入,已使河北走出了产业长期在中低端徘徊的困局。

本年度京津冀蓝皮书紧扣“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这一主题,构建了基于比较优势和关联基础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分析模型,对融合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从体制机制创新、关键环节再造、重点领域发力、空间节点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与关键举措。

蓝皮书分析指出,三地跨区域产业活动和创新联系更为活跃,北京外溢效应明显,天津和河北积极承接北京部分产业的疏解转移,三地间逐渐形成产业分工。但由于北京制造业的疏解和津冀承接缺乏有效衔接,对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仍相对有限。北京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广东地区,北京的创新仍然没有很好地在津冀转化,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此,蓝皮书提出对策建议:优化天津与河北的产业结构,形成京津冀基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对接。加强北京与天津、石家庄之外城市的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挥北京企业在推动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中的作用。改善天津和河北各城市的营商环境,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吸引北京的产业和创新溢出创造良好条件。

蓝皮书指出,“十三五”期间,河北强力实施科技创新,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通过支持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工业新产品开发,为产业链的多元创新夯实根基。持续的创新投入使河北走出了产业长期在中低端徘徊的困局。

蓝皮书同时指出,虽然河北自身产业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标京津等先进地区,河北的产业发展质量差距还很明显,产业结构整体偏重,创新资源偏少。

蓝皮书研究发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后,天津两链融合程度整体上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加强。同时,也暴露出天津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业链创新存在明显短板以及缺乏旗舰型创新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等现实问题。对此,蓝皮书提出对策建议: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促进转化创新;激发人才活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