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昌吉7月20日电(记者王薇、付金霞)盛夏时节,万物并茂。

全面小康,千年梦想;乡村振兴,只争朝夕。

在这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战中,昌吉回族自治州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2014年,自治州识别农村贫困人口14688人,识别贫困村10个。2016年底,贫困村全部退出自治区贫困村名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2.04%降至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不足23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5379元,年均增幅31.2%。2020年底,全州返贫监测户和致贫边缘户动态清零;今年5月,在自治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昌吉回族自治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今年,昌吉回族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看着圈棚里一峰峰健硕的骆驼,别里克宝满脸笑容。别里克宝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西泉村村民,13年前他患上了骨结核症,一家5口靠国家托底政策维持生计。

致富没门路、投资没本钱、经营怕风险曾一度困扰着别里克宝。2016年,在白杨河乡党委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别里克宝贷款购买了4峰骆驼,短短几年间,别里克宝的骆驼从4峰增加到22峰,收入连年增加,家里添置了汽车,大儿子还找到了工作,喜事一件接一件。

扶上马,送一程。昌吉回族自治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在政策衔接上,自治州出台《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昌吉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实施精准帮扶措施,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产业衔接上,自治州培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支持的重点从种植、养殖环节逐步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品牌提升等环节转移,支持形式从特惠性政策向普惠性政策转型。

在队伍衔接上,自治州实施省级领导包联县市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今年,1个州级总控组、7个州级实地指导组、1154个排查组赴562个行政村(社区)开展集中排查工作。

“一个土坑两块儿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蝇蛆成群臭气冲天”这是部分农村地区厕所的真实写照。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八户村村民马元军说:“现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的这个彩钢厕所干净卫生,没有臭味儿,跟过去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思路清、方向明,一张蓝图绘到底。昌吉回族自治州始终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近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累计投入“三农”资金达34.36亿元,整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40多亿元投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昌吉市、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分别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称号,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顾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