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子

新华财经北京7月20日电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到“一村一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望的见山、看得见水、体验到乡愁”,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十年如一日,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也走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目前,“全县呈亮点、乡乡有看点、村村皆景点”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格局已基本形成。

1.png

——让每个美丽乡村更有内涵、更有温度、更有生机,让农村更农村

康县地处秦巴山区中南部,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2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5.2万户农村人口80%以上分散居住在2967平方公里的高半山、峡谷河道及林缘地区,是第一批国列贫困县和58个特困片区县之一,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37.04%。“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曾是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2.png

近年来,康县立足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遵循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发展模式,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生态体验型、古村修复型、产业观光型、环境改善型、文化服务型五种建设类型,对350个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步步循序推进,着力打造一个不要门票的整县全域旅游大景区。

3.png

康县陆续完成4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创建,建设和提升350个“一村一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望的见山、看得见水、体验到乡愁”的不同标准、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和旅游示范村,使美丽乡村成为秦岭之南最靓的风景,让广大农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截至2020年底,康县350个行政村、1642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2镇16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先后荣获“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全县呈亮点、乡乡有看点、村村皆景点”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格局已基本形成。

201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康县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2020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联合在康县举办“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受到与会海内外嘉宾的广泛赞誉。

4.png

——让自然美、人文美、视角美、文明美相得益彰,相互融汇

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宇星介绍说:“我们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非常注重对古村、古街、古楼、古坊和古树名木的保护,既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村庄风貌,还要大力发掘体现传统优秀民俗文化和点缀现代时尚元素;废弃的砖瓦、木头、磨盘、碾子、瓶子、轮胎、农具、水缸坛罐等材料,康县人民经过艺术组合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从而让每个美丽乡村更有内涵、更有温度、更有生机,充分体现‘俗、古、土、野、洋的独特风韵,让农村更农村。让自然美、人文美、视角美、文明美相得益彰,相互融汇。

5.png

康县始终坚持“青瓦白墙斜屋顶,家洁院净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的建设理念,无论是新村建设,还是民宿打造,都不搞大拆大建,做到就地取材,注重资源节约,依山就势,因坡布局,顺水造景,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效果。

在康县朱家沟村,有“原住民,原住房,原生产,原生活,原生态”,有农耕时代遗留的点点滴滴的文化符号,比如:老石盘,老石碾,老石磨,有打铁,磨面的生活场景,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住民,有土法酿造蜂蜜的技术,有鸡鸭鹅等农村原初的文化符号。所以,在“去农化”特别严重的今天,朱家沟依旧保存农耕时代遗留的生活状态。

6.png

同时,朱家沟村还打造让游客通过味觉感受康县最传统的美食;通过听觉感受最传统的音乐;通过触觉感受打铁磨面的生活场景;通过视觉让游客感受中国传统古村落得质朴。

在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彦杰的引领带动下,朱家沟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目前,全村乡村旅游年收入约300万元。

7.png

——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收入,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有机统一

康县坚持把发展美丽产业、做大美丽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创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环境绿美净、全域电子商务、全域旅游景区“四个全域工程”,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真正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8.png

陇南市政协副主席、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美丽乡村建设实际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首要的一条就是产业振兴,没有生机勃勃的产业,美丽乡村就会有名而无实。康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正在逐步实现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贫困地区的生动实践。

“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住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乡村不是简单的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而是对乡村进行整体化建设和品牌化经营。不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还能催生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美丽乡村有产业、有就业,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收入,安心地留在乡村,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有机统一。李廷俊说。(张强、师英、张元元)

 

编辑:李连敏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