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涵养人口红利促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7月26日电(分析师黎轲 朱嘉林 邢博)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宣布实施三孩政策并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当前,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老龄化会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中枢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收缩和削弱我国经济周期上行阶段的波长和峰值。此外,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加剧将带来消费总需求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人口问题虽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挑战,但整体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仍保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本面。同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多措并举释放生育潜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7月20日发布,标志着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的开启。《决定》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并同时发布相关配套支持措施,如取消社会抚养费、减免税收、住房帮扶、教育公平、保障女性就业等,旨在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适应形势变化,我国于2013年和2015年相继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和全面两孩政策,短期内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自2018年起,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呈现出连续下跌态势,且跌幅较大。2018-2020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分别是1523万人、1465万人、1200万人,2019年新出生人口数量较2018年减少了58万人,下降3.8%;2020年较2019年又减少了265万人,降幅达18.1%。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限制生育政策并不是当前中国生育率逐渐下行的主要原因,而一系列社会性和经济性因素才是阻碍生育率上升的核心因素。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表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发生了显著变化,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调控作用明显弱化。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措施不配套、不衔接,是制约群众生育养育的痛点和难点。

为解决群众“不敢生”“养不起”的难题,《决定》明确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的政策思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排名前三的因素是经济负担重、儿童无人照料,以及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由此可见,养育成本高企是当下制约家庭生育的首要矛盾,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问题已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重要考量。为解决这些问题,《决定》明确将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的生育支持措施作为一个整体组合提出,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因素进行一体化统筹安排,意在聚焦家庭实际困难,切实减轻家庭后顾之忧,更好地释放生育潜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决定》中提出了一揽子帮扶政策,主要包括:

1、减轻经济负担方面,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2、解决儿童托管、教育问题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

3、帮助女性平衡职场与家庭方面,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

二、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0-2020年,十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关口,2020年我国GDP首次超过100万亿元。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增大,GDP增长中枢自2010年始出现缓慢下行,步入增速换挡阶段。究其原因,人口红利下降是GDP增速下行的重要因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亿人,与六人普的13.4亿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4%,较六人普的0.58%继续下行0.04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增长延续低速增长态势。

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及其变化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新特征和新趋势。

一方面,老龄化加剧,由人口红利期向人口负担期转变。根据联合国划分标准,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时即认为该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则定义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则定义为重度老龄化社会。七人普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13.5%,已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并且后续面临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决定》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从而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内各省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除西藏外其他省市均进入老龄化,不过老龄化程度有所差异。东北、川渝、长三角、湘鄂等省市65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4%,率先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西北、闽粤、云贵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对较慢。其中,闽粤地区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其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另一方面,少子化加重,新出生人口大幅下降。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较2019年下降265万,降幅18%,不少城市披露当地出生人口较2019年下降10%-30%。从长期趋势看,受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新一代年轻人观念改变、抚养成本上升等因素拖累,未来出生人口仍将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000万。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人口问题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罕见的,骤然而至的人口问题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首先,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中枢将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收缩和削弱基钦周期上行阶段的波长和峰值。相关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使得顺周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出现下降,相对平稳的消费取代投资成为总需求主体。这一变化导致近年来我国基钦周期的峰值逐级递减,同时基钦周期上行阶段的波长出现显著收缩。历史数据显示,最近几轮基钦周期峰值约10%-15%、上行阶段波长约为1年,相较2002年以前25%左右的峰值、2年左右的波长,下降明显。除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外,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加剧还会带来消费总需求下降和消费结构转型等变化。此外,随着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萎缩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成本压力下的我国中低端制造业经营承压。

三、涵养人口红利促高质量发展

人口问题虽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挑战,但整体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中仍保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本面。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另一方面,优化生育政策、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区域开发等战略举措均有利于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我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中高速增长。

正如《决定》所言,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涵养人口红利促高质量发展.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