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大脑”让城市治理更智慧

新华财经合肥7月26日电(记者吴慧珺)利用“交通超脑”治理出行堵点,依托“城市安全生命线”守护城市安全风险点,搭建“政务大脑”破除民生难点……近年来,创新之城安徽省合肥市悄然将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由硬核科技力量组建的“城市大脑”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并进,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交通超脑”治理堵点 让出行更顺畅

合肥市民汪丽丽最近早晚高峰路过金寨路高架快速路时,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堵了,过去这条路一堵就是半小时。原来,为了缓解高架快速路的通行压力,合肥市上线运行了“高架快速路智能管控平台”,这个小平台在交通治理上发挥了大作用。

据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科科长盛虎介绍,通过在路面架设流量检测、匝道信号控制等设备接入数据,并结合互联网路况等,实现对高架桥面尤其是上下匝道汇流、合流处交通流量与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使“高架沦为停车场”这一现象被治得“服服帖帖”

“高架快速路智能管控平台”是合肥市“交通超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市利用“AI+大数据”搭建而成的“交通超脑”,让城市有了会学习会思考会判断的能力。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交通拥堵指数”“道路拥堵排行”“当前在途车辆”等信息,这便是治堵背后的“交通超脑”系统。“这套系统融合数据共享、精准感知挖掘、智能分析决策和公众出行服务等功能,可以明显改进提升交警在交通管理、城市治理、公众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水平。”盛虎说,城市那么大,过去交警也摸不清楚哪里堵,有了这套系统,决策更精准也更有针对性。

据悉,“交通超脑”整合汇聚互联网路况数据等海量交通数据,在线监测交通流量。每两分钟生成一次信号配时优化方案,明显提升了交通流量实时感知及分析预测能力,优化了全市高架快速路及十字路口的通行情况,完成治理区域畅通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区域重点路口排队长度降低约15%,改造后的几处高架交织段高峰期通行效率提高了14%。

传感预知风险 守护城市安全“生命线”

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监控室里,合肥市各重点地区的路面、桥梁、供水、燃气管道等实时画面一览无余。这是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发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从这里延伸出去无数张网,连接着两万多个分布在城市中的传感器,7✖24小时在线实时监测城市运行安全。

“监测地图上有一处线条成了红色!”值守工程师马上点开系统查看,发现位于该位置附近一处供电井内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报警。经综合研判,高度疑似燃气泄漏,监测中心立即将警情推送至燃气集团进行处置,并迅速为燃气集团提供监测数据、地下管线等信息。这一顿操作,化解了这处城市安全的风险点。

据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付明介绍,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燃气爆炸、桥梁垮塌、城市内涝、大面积停水停气等重大安全事故的感知、接入、监控及预警。截至目前,监测范围涵盖合肥市51座桥梁、2200多公里的地下管线。

据统计,这一“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每天实时采集500多亿条数据,用来预警城市燃气、供水、桥梁等各类突发险情,以硬科技守护城市的安全运转。系统自运行以来,已预警管网泄漏可能引发燃爆险情212起,监测到沼气浓度超标报警3210起、供水管网泄漏67起……统计显示,较运行之前,合肥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了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了70%。

“政务大脑”丰富“慧”场景 破解民生难点

近日,合肥市公办学校小学报名刚结束,原以为要打一场“持久战”的李丽没想到,她只需要在“皖事通”App上提交相关材料,就能给孩子预报名家门口的小学。

民生无小事。记者注意到,针对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在“皖事通办”合肥子平台和“皖事通·合肥分站”基础上,合肥市构建了“政务大脑”。这个“大脑”“慧审批、慧办事、慧监管”,已经上线了合肥核酸检测机构查询、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预约、房产摇号、小学初中报名等330余个应用,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近年来,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在聚焦数据汇聚治理共享的同时,利用“城市中台”首创数据开放应用创新实验室,以“数”赋能,不断探索利用数据“强政、惠民、兴业”。

如果你是一位有贷款需求的合肥市民或企业主,打开建设银行App,点开“合肥智慧快贷”,按照页面提示提交相关信息,静静等待一会,便有了结果。

这背后,是合肥市数据资源局通过有序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民政等部门数据,在数据提供部门和企业(个人)双重授权前提下,依托“城市中台”向银企开放标准化数据和接口服务,发挥数据便民惠企作用,实现数据赋能金融服务创新。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局长陈睿说,这种创新做法一方面在企业授权基础上,将更大范围政务数据纳入银行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让企业或个人在办理金融服务时少交或免交证明材料,实现“少跑腿”“零跑腿”。

“数据赋能金融”面向金融领域开放共享数据,快速、高效实现线上贷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难题,也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记者了解到,首个利用“赋能金融”创新开发的金融服务产品——建行的“合肥智慧快贷”于 2019年11月28日上线。截止到2021年7月14日,建设银行通过“合肥智慧快贷”授信22.56亿元,贷款18.38亿元,服务客户4186户,平均贷款额约50万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