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读中国】持续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7月27日电  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日前刊发智库读中国专刊第20期,全文如下: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今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围绕自贸港建设的顶层设计,海南未来如何实现发展目标,如何取得对外开放新突破,如何发展好海南产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双循环与对外开放新格局”高层咨询会上,专家围绕自贸港顶层设计、独特产业优势和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本刊深入披露与会专家观点。

一、围绕自贸港顶层设计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注与支持下,海南自贸港正在形成“1+1+1+N”的政策制度体系。首先,从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印发,到2020年6月1日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再到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其次,各部委紧密协同,相互配合,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先后分别或联合出台了40多个系统性的支持政策。再次,海南自身也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落实配套措施。

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表示,“1+1+1+N”的政策制度体系不仅层次高、力度大、配套全面,还借鉴了国际自由港普遍有效的制度精华。这套政策制度体系,宏观层面为自由贸易协定打下基础性的准备,微观层面解决对外开放过程中服务贸易、金融开放、公共服务和数字经济等四个短板,提升对外开放的力度与水平。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大抓手是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一方面,使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区域内商品要素配置、整合的大平台,以此明显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区域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东南亚深层次、多领域的区域合作,为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长远战略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周明伟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还应注意国际化环境的打造。要对标国际,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加强语言、标识、基础设施配套的国际化,同时在城市对外推介和规划建设等方面也应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

二、聚焦独特优势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海南将在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制造业纳入鼓励发展的范畴,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海南应抓住内外机遇和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构建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差异化布局海南产业体系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发挥海南差异化优势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受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海南应当在这些领域形成区别于上海、深圳、杭州等先发区域的特殊竞争优势。发展方向上,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成本优势、效率优势,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发掘“蓝”(海洋旅游)“绿”(山地旅游)“金”(科普旅游)“红”(红色旅游)特色,发展链接全球的现代旅游业;聚焦海南种植资源,提升种质资源遴选、评价、优化和推介的技术能力,发展能够影响全国的农业科研产业;汇聚数字化顶尖人才和打造数据要素资源的激励机制,建立全国一流的信息技术产业。

(二)多措并举对接国际推动海南文旅产业发展

黄奇帆表示,可借力国内迅速增长的教育、医疗、奢侈品消费需求,用好国际合作办学及独立办学政策,吸引海外留学消费回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务;利用“离岛免税”的独有政策优势,迅速做大海南奢侈品消费规模。发展影视、演艺、数字文化、艺术品、创意设计、出版、文化装备制造等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商业、金融、贸易等产业的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迟福林建议,加快三亚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推动东南亚岛屿旅游“一卡通”,支持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岛屿地区开展邮轮旅游合作,为构建国际邮轮旅游大网络创造条件。同时,积极与香港共建免税购物消费产业链,使海南成为面向国内及东盟的中高端免税购物消费中心。

诺德青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潮表示,一方面,探索文旅商贸融合,通过积极创新文旅服务模式,进一步挖掘海南文旅消费潜力,扩大海南文旅市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积极建立旅游合作联盟等区域合作平台,搭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机制,打造区域规模与品牌优势,加强旅游市场联合开发。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旅游体系以外,应重点发展海南的特色旅游。基于全域旅游下全岛自驾游的体系,形成吃、住、行配套服务。海南独具特色的热带和海洋IP打造,既能传播海南特色的地域文化,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补齐金融服务短板扩大金融开放力度

迟福林建议,建立以天然橡胶为重点的热带农产品交易所,立足海南为东盟国家提供交易、交割、定价、结算、风控等一站式服务,将海南建成区域性天然橡胶的交易与定价中心。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海南企业首发上市”政策,尽快出台行动方案,支持在海南设立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咨询等证券服务机构与融资性金融机构,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利用“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政策,尽快开展个人跨境财富管理试点,允许欧美知名理财公司在海南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办私人银行等财富管理机构,建立面向国内市场与东盟市场的财富管理中心。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海南应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务实推进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与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相关的改革与建设,向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靠近。

(四)用好优惠政策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黄奇帆建议,海南自贸港建立具有高度优惠的税收制度,形成独特的政策优势。海南可利用企业税收优惠和相关免关税等关键性制度安排,打造“两头在内”“两头在外”以及“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等新型加工贸易,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和服务贸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建议,海南可利用进口免税原材料优势,开展果蔬、粮油精加工。同时,利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建设科学实验平台,吸引高端实验室落户。主动承接深远海高端设备应用和研发制造等国家级的科技项目,发展与南繁、深海相关的制造业维护和保养业务。

(五)抢占“双碳”发展机遇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绿色生产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夏新指出,海南碳汇资源丰富,还有新能源汽车等政策支持,有条件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而海南碳中和目标管理系统的关键是国家标准保证碳指标的量化,地方标准保证差异化管理,企业标准促进“硬核”技术创新,通过国家、地方、企业三层标准的管理,用“硬核”技术实现“碳中和”,用标准化助力绿色发展。

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研究院副总经理王琼智建议,依托海南碳汇资源,成立海南国际碳交易所,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服务贸易为重点,把海南打造成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究与应用场所。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表示,目前中国缺少一个国际化的碳交易中心,海南可以在相关方面做出探索。依托于国家认可的蓝绿碳中和的标准体系,建立国际自愿减排的交易平台,吸引低成本国际绿色资金,开展国际化绿色资产的交易。

三、顺应数字化趋势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海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自贸港建设,数字经济将成为自贸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建设自由便利的数字海南

李礼辉建议,海南应打破行政性数据孤岛,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一是建立共享征信系统;二是建立自由贸易认证系统,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时监测,实现市场主体和居民个人、政府之间的有效连接和高效互动;三是建立穿透性的金融监管系统,推动所有的监管部门共建、共享数字化的金融监管系统,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王郡里表示,海南要建立能支撑自贸港和“双循环”节点建设的强大的算力算法中心,借鉴深圳、广州、上海等先进地区经验,加快思路与理念学习。加快支撑性项目的落地,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

(二)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

黄奇帆表示,海南可利用好自贸港政策,创新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B2B模式是未来海南跨境电商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要积极推动海南一般货物贸易数字化改造,鼓励更多批量性、大宗性传统货物贸易利用跨境电商方式实现国际市场流通,使跨境电商平台成为海南一般贸易的重要定价、交易和结算平台。B2C跨境电商发展速度较快,未来有可能成为海南产品特别是个性化产品、特色产品开展跨境电商的重要业态。O2O跨境电商要推动跨境电商线上交易与线下展示、提货、体验、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跨境电商发展业态。

杨海潮认为,在数字化浪潮下,应着重发展海南的智慧旅游,以数字化推动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建设统一的数字旅游平台,整合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完成文旅业态的全面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数字旅游全域化,加强全区域全要素联动。依托升级后的管理平台、服务平台、营销平台,提升海南文旅产业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服务与营销能力,真正意义上推动海南智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打造。推动海南景区智慧化、酒店数字化、旅行社数字化、公园智慧化,完成各大型文旅智慧项目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医疗行业正逐步向“智慧医疗”转变。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总编辑刘畅称,现在各地都在开展以智慧互联网医院产品为核心的业务。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逐渐被民众接受。数据在医疗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建议海南推进国际离岸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级离岸数据开放的试验区、国内外数据资源融合的集散地、大数据创新应用的示范区。


监制:曹杰

策划:曹杰、王樾

执笔:刘志远

编辑:刘梦瑶、刘冰

终审:金雷、张长安


《经济分析报告》制作

中国经济信息社出品


智库读中国文后图.jpg

《智库读中国》项目合作热线:010-63073993(刘老师)



编辑:刘梦瑶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