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上半年中国经济得失盘点

新华财经北京7月27日电(分析师朱嘉林 黎轲 邢博)2021年上半年,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补短板力度,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和扩大就业,培育消费热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经济运行出现诸多积极变化:一是夏粮再获丰收,粮食储备充裕;二是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充分彰显发展韧性;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释放活力;四是出口依然保持高景气,经济支撑作用凸显。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修复滞后、消费需求不稳、行业恢复不均、区域增长不平衡加剧等现象。总体来看,制约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存在四大结构性风险挑战:一是地方债务风险压力增加;二是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三是行业恢复不均衡;四是消费增长乏力。

一、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2021年,中国经济步入疫后修复期,复苏态势持续向好,主要指标逐季改善,上半年中国GDP同比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7%。其中,二季度增长3.7%,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2916亿斤),较2020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夏粮之所以能够再丰收,一方面是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播种面比2020年增加265.5千公顷(398.2万亩),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势头。另一方面是夏粮单产水平稳步提高,今年全国夏粮单产5515.7公斤/公顷(367.7公斤/亩),较2020年增长1.1%,连续3年稳增长。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0%,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5.9%;牛奶产量同比增长7.6%,禽蛋产量下降4.1%。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长29.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增长25.7%。

工业经济恢复,发展韧性充分彰显。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基数效应下,较一季度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 个百分点。从单月看,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6.5%,环比增加0.56%,略高于前值。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1%,较2020同期提高2.05个百分点。此外,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较一季度上升2.3个百分点,已超过去年四季度的水平,接近历史高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2021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速为1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2.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1%、9.5%。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产业蓬勃发展,上半年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9%,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成长迅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

出口延续高景气度,经济支撑作用强劲。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1%,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上半年,出口总额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6%。从单月数据来看,6月以美元口径计量的出口总金额为28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增速较上月有所上行。6月出口同比增速再次超预期,一方面是德尔塔变异病毒在海外扩散,英国和东南亚新增确诊病例大幅上行带动防疫物资出口。另一方面则是欧美经济加速修复,对中国的工业品需求较强,6月钢材、塑料制成品、铝材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了48、17、15个百分点。往后看,海外供需缺口和供应链恢复补库存仍是决定出口的关键变量。

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在经济运行涌现积极变化的同时,国内部分领域面临的结构性风险挑战也值得关注。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谨防国内债务风险。2020年在疫后的经济修复过程中,我国施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导致宏观杠杆率阶段性抬升。地方政府成为本轮加杠杆主力,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从年初的82.9%攀升至年底的94%,中西部个别省份偿债压力尤为凸显,青海、贵州两省负债率已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的预警线。区域性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持有地方债的比例超过八成,一旦出现地方政府债券违约,将波及地方金融体系。在地方债务中,以地方债的形式存在的显性债务由于纳入财政预算体系,风险相对可控,但以政府引导基金、城投平台等形式存在的隐性债务,由于规模大、信息不透明,潜在风险较大,而隐性债务绝大部分体现在企业杠杆率上,因此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地方国有企业、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链循环状况,谨防债务风险蛛网效应。

111.PNG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尽管整体就业情况趋于好转,但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重点反映在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上。6月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达到15.4%,比5月上升1.6个百分点,与25-29岁人口的失业率剪刀差继续走阔。不同群体数据走势分化的背后折射出青年就业者(主要为25岁以下的青年人和大学生)就业相对低迷,凸显当前岗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部分青年就业者的择业要求远超自身能力,择业时眼高手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许多新生代劳动力更注重生活品质、自由度和发展机会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动失业。另一方面,从大学生就业来看,2021年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疫后就业岗位减少和高校毕业生供给增加的双重冲击,同时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比,现阶段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差异小、就业能力差,同质化竞争的情况较为突出,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22.PNG

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行业恢复不均衡。2021年以来,在产业供给端和需求端阶段性错配影响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尤其是铁矿石、铜、能源化工产品等连续创下高价,带来不同行业恢复的不平衡:一是PPI上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利润造成明显挤压,5月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于上游采矿和原材料制造行业。从利润占比看,1-5月上游(采矿+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3.0%,前值1-4月利润占比为41.8%;中游设备制造利润1-5月下滑0.4个百分点至22.0%;下游消费、公用事业利润占比分别为28.4%、6.5%,相比4月分别回落0.4、0.5个百分点。二是大中小企业分化严重,处于中下游的民企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1-5月,私营企业营收利润率仅为5.44%,低于行业均值,同期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利润率分别为8.6%、8.4%和6.8%。从成本端来看, 1-5月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成本较去年末下降,但私营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相比2020年全年却上升0.3个百分点。

333.PNG

经济恢复不平衡,消费复苏仍未稳固。通常来说,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61.7%(一季度63.4%),投资为19.2%(24.5%),出口为19.2%(前值12.1%),投资和消费恢复有逐步放缓迹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4%,恢复节奏较慢。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2.1%,两年平均增速较上月改善0.4个百分点至 4.9%,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从季调环比来看,6月消费环比仅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低于其他年份,显示出消费仍处于弱复苏态势中。分类别来看,6月商品和餐饮零售两年平均增长分别为5.3%和1.0%,服务类消费依旧是消费复苏中的主要拖累。

444.PNG

上半年中国经济得失盘点.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