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青海省玛沁县赞根村很“红火”

新华财经西宁8月27日电(鱼昊)在大草原放了几十年牧的官却,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搞起特色养殖。如今,官却响应青海省玛沁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带头搞起了特色养殖。

官却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赞根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玛沁县更桑麝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20年11月,官却与村民商议后,赞根村200多户村民以每户3000元入股,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购买10只马麝,在村里成立了养殖合作社。

“村民对于马麝养殖这个项目非常看好,也很有信心,我要做的就是把马麝养好,创造出经济价值,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家对我、对养殖合作社的信任。”官却说,如今已经有一些商家和医院主动上门求购麝香,养殖合作社渐渐有了起色,过段时间还会引进更多的马麝,做到供需平衡。

这只是赞根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玛沁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十化”党建模式充分融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

官却说,大家通过学党史、悟思想,把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贯穿到工作中,才有了更多带领村民致富的思路。不仅要让村民们在物质生活上提升,在思想上也要有所提升。

在赞根村,还有一支由7名村民组成的摩托车宣讲组。每周,宣讲组不定时地为村民送去“精神食粮”,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家家户户,通过“1+10+N”党建模式,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在哪里;牧民群众在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就送到哪里。“1+10+N”是什么?“1”是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根基;“10”是党建工作制度化、大众化、地域化、通俗化、生产化、生活化、精准化、具体化、时代化、实效化的10项具体措施;“N”是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在党建的指引下,玛沁县发挥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优势,在全县35个行政村成立生产发展、纠纷调解、环境保护、互帮互助、卫生评估、治安联防、教育督导、精神文化、保障联络、联系协调、效率督导11个专项工作组,根据干部党员群众专长编入其中,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到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矛盾调解等村级事务中去。

“现在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大家经常自发组织在公路上打扫。不仅如此,家家户户还会把自家的垃圾整理好,垃圾车统一运走,为的就是维护好我们的村容村貌。”赞根村环境保护组的组长昂杰说,他从2019年起当了组长,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他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感受到了红色力量,作为一名党员,他有义务维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史故事,玛沁县各地各部门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专题讲座、读书会、流动党校、主题宣讲、观看红色电影、走访慰问、文艺下乡、参观教育基地,以及“马背宣讲队”“摩托车宣讲队”“红旗广播站”“11个专项工作组(11支志愿服务队)”等宣传载体,用群众能听懂能记住的大白话、家常话深入田间地头、牧区草场,讲百年党史,激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有效推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升温。同时,开展“志愿暖人心”“上门办证送温暖”“百万警进千万家”“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服务人民群众需求,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实践成果。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