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住房问题怎么破?专家这么说

新华财经北京8月30日电(李军杰)长期以来,大城市的住房问题都是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8月29日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夏季论坛暨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2021年度会议聚焦“大城市住房问题如何解决”,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新市民和青年人群体上,具体表现为租赁住房等供给结构性错配。对此,专家建议,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从拓展房源、优化供给、稳定住房租赁关系等方面重点发力,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突破口,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群集聚趋势明显。近十多年来,常住人口增量排名靠前的城市全部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向中心城市、城市群流动的人群中,青年人居多,由于工作年限短,收入相对低,购房支付能力不足,绝大多数租房居住。目前,大多城市租赁房源以“散户”为主,租赁关系不稳定,承租人权益保障存在一定风险,难以有效满足新市民青年人长期租住的需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对于大城市来说,新市民、青年人尤其是新就业大学生是最迫切的住房需求者,是住房租赁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解决该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应成为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着力点。他认为,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首先应深入调研当地住房情况及人口流动情况,摸清“家底对真实住房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着力提高租赁住房比例。此外,住建、金融、土地、财税等部门应协同施策,形成政策综合效力,共同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在进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需通过具体项目加以推进。他建议,借鉴此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做法,实施大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在房源供给上以盘活存量为主,充分发掘存量住房潜力,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此外,应和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相结合,在中心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城市开发或收购相关房源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表示,仅靠公共租赁住房和集体租赁住房(单位周转房)难以满足大城市住房租赁需求。他进一步表示,现实中,不少新市民、青年人租住在城市郊区或城中村,通过租赁村民自建房解决居住问题。应将村民自有租赁房源纳入大城市住房租赁供应体系,建立公共租赁住房、集体租赁住房和村民租赁住房“三足鼎立”的租赁住房发展格局。在城中村更新改造中,可探索创新补偿机制,扣除本地村民自住需要,将富余部分建成与新市民、青年人居住需求相适应的住房用于出租。

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看来,租赁关系不稳定是影响居民租房体验的重要因素,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租金水平和调整机制是稳定住房租赁关系的关键所在。他建议,大城市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当地住房租金水平监测,并结合当地CPI、家庭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住房租金定价及调整进行指导。长远来看,形成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还需要从增加长期出租房源供应,培育发展专业住房租赁机构等方面努力。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仍有买房的迫切愿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秦虹建议,大城市在发展住房租赁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保障性产权住房即共有产权住房。她认为,共有产权住房是对经济适用房、集资房的优化,有助于实现“住房分层消费可支付”(即有房住、付得起)。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大城市,宜充分运用好共有产权这一政策工具,增加中低价位住房供应,与租赁市场形成合力,租售并举,共同解决“夹心层”住房需求。

 

编辑:李连敏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