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读中国】释放品牌新动能 构建世界级葡萄酒产区地标

新华财经北京9月1日电  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今日刊发智库读中国专刊第23期,全文如下:

蓬莱,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产区之一,拥有中国葡萄酒名城、中国葡萄酒小产区等一系列国字号光环。随着法国拉菲、罗斯柴尔德男爵酒庄等世界顶级酒庄的入驻,蓬莱产区成为世界葡萄酒版图的新地标,山东省对外文化交往的新名片。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调研发现,蓬莱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表明,地方政府要真正打造一个世界级“产区地标”,至少需要5个要素:产业龙头(Leading-players)、生态闭环(Ecosystem)、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本土特征(Distinguishing feature)、品质标准(World-class Standards)。这个“LEADS”原则不仅为国内葡萄酒产区化打造提供一种思路,同时对与“蓬莱葡萄”一样的其他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北纬37°崛起的“蓬莱产区”

1.“蓬莱产区”的自然基础

蓬莱三面临海,受海洋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且拥有优质酿酒葡萄生长的阳光(SUN)、砂砾(SAND)和海洋(SEA)的“3S”法则条件,是国内发展酿酒葡萄最早的产区之一。因土壤、光照和温度都非常适合葡萄生长,被国际公认为中国生产高品质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地区。正因如此,蓬莱产区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等六个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并称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

2.“蓬莱产区”的布局规划

蓬莱始终以“一带三谷”产业发展格局为引领,坚持品质品牌双驱动、产业产区同升级理念,打造国内著名的酒庄聚集地,成为传播葡萄酒文化的“世界之窗”。

“一带”指在206国道两侧建设葡萄观光产业带;“三谷”指南王山谷、丘山山谷和平山河谷。“一带三谷”区域的滨海葡萄观光带,即打造集葡萄酒生产、文化展示、旅游接待、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葡萄海岸和滨海旅游度假休闲区。

3.产业高端要素不断聚集

蓬莱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坚持“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的发展宗旨,以精品酒庄建设带动优质基地建设,对优质酿酒葡萄基地考核和奖励办法进行修订,将考核及奖励重点转移到精品酒庄建设。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县级“中国葡萄酒名城”,2020年,蓬莱获批“中国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目前,全区拥有标准化酿酒葡萄基地8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62家。

蓬莱产区汇聚了法国拉菲、中粮长城、君顶酒庄、国宾酒庄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端化、精品化的特征愈发明显。

4.“蓬莱葡萄”成为地理标志

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2013年,“蓬莱葡萄”经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蓬莱依托这一商标,进一步提升“蓬莱葡萄”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蓬莱产区400多种产品先后在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奖、柏林葡萄酒大奖赛、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等业内知名葡萄酒大赛中获奖。出口法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英国等国家。

二、打造“蓬莱产区”的实践操作

1.制定顶层设计,以百年之功培育产业成长

近年来,蓬莱高度重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高起点规划布局,把葡萄酒产业作为“百年立市”的富民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先后出台《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30年)》《蓬莱葡萄酒庄聚集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出国内首个《葡萄酒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产业发展专项奖补政策,确保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助推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据烟台市蓬莱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殷炜琳介绍,自2017年以来,蓬莱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左右的专项奖补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蓬莱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坚持“国际视野、中国领先、蓬莱特色”的发展理念,聚焦“蓬莱海岸葡萄酒”品牌,实施“葡萄酒+”战略,建设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品牌展示中心、中国海岸葡萄酒技术研究中心、产业链配套服务中心等平台,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形成我国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的“蓬莱样板”。

2.推动产业融合,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葡萄酒产业天然具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质。蓬莱产区立足葡萄酿造标准化基础,在深耕融合发展过程中,将葡萄种植与苗木培育、葡萄与葡萄酒技术研发、酒庄休闲度假、旅游、体育等有机联动融合,打造了产业综合发展聚集区,形成“葡萄酒+旅游”、“葡萄酒+文化”、“葡萄酒+节会”、“葡萄酒+体育”等多形态融合发展模式。

3.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筑牢产业发展品质

“只有人才聚集,才能扛起发展大旗。”烟台市蓬莱区委书记韩耀东说。在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上,蓬莱升级实施了2.0版“仙境英才”计划,与高校合作设立葡萄酒学院,编制了葡萄酒教育课程,并在法国波尔多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确保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智力支撑。目前,蓬莱区内共有国家级葡萄酒评委13位,占国家评委的10%、山东省评委的50%,聚集高层次专家2名,引进国外葡萄酒专业留学生8名,引进紧缺型人才十余名。

4.高度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蓬莱不仅在区内建立“升级葡萄酒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还承担和参与了葡萄与葡萄酒方面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省级重点攻关课题研究十余项,在国内葡萄酒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去年5月,中粮长城投资1330万元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葡萄酒公用型保税仓库。

5.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完善追溯体系建设

多年来,蓬莱葡萄酒产区企业始终坚持“品质为先”理念,放眼长远发展。拉菲壠岱酒庄利用智能系统对整个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追溯,开启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食品安全防线;中粮长城在国内率先开发使用“葡萄酒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了国内首家数字化工厂,实现了从葡萄园到葡萄酒产品的全过程、一键化追溯管控。

三、智库点评:打造地标品牌“LEADS”法则

1.积聚的产业龙头(Leading-players)

葡萄酒产业成功的关键是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由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为辅、专门中介机构协调组织共同构成的联合体,三者相辅相成组成完整产业链。

在蓬莱,拉菲壠岱酒庄等世界顶级酒庄的入驻带来先进的酿造技术、管理理念等,进而提升了葡萄酒产业自身的工艺水平。这些“链主”极大地带动了蓬莱葡萄酒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目前,蓬莱已形成包括苗木培育、葡萄酒原辅料、机械设备、包装物料、物流运输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同时,这些高端酒庄本身就是一张国际名片,提升了蓬莱产区的高端品牌形象。这种示范效应会对未来其他国际知名酒庄的投资决策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拉菲瓏岱酒庄负责人表示,蓬莱产区的发展需要多个酒庄的共同推动。

2.协同发展的生态闭环(Ecosystem)

葡萄酒产业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带动农民就业,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产业支撑。

蓬莱衍生出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大师研学班、高端游学、商务品鉴、婚庆旅拍、精品团建、亲子美育等小众定制化旅游产品12项,制定葡萄酒主题酒店服务规范,推进葡萄酒文化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五一小长假,蓬莱精品酒庄出现一房难求、一餐难求现象。

在体制机制上,蓬莱组建烟台市蓬莱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即包括“积极推进本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3.统一的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强化组织领导是高质量抓好落实的前提和保障。为推进蓬莱葡萄酒产区健康发展,蓬莱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葡萄酒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创建目标、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共治的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并多次召开行业风险警示、业务培训等会议,推动葡萄酒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蓬莱专门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标准化酿酒葡萄基地、优质示范园等进行奖补,根据企业投保政策性酿酒葡萄农业保险、获得国内外葡萄酒大赛奖项等情况按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统一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并给予企业不少于50%的专项经费补助。

4.独一无二的本土特征(Distinguishing feature)

近年来,国产葡萄酒频频斩获国际大奖,但国内消费者仍将葡萄酒理解为舶来品,更为认可国外品牌。

事实上,我国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的葡萄酒产业亟需重拾历史传统,展现本土特征。部分酒庄负责人表示,蓬莱要在世界立足,一定要充分体现东方特色。

近年来,依托酒庄资源,蓬莱推出多条葡萄酒旅游路线,开发葡萄采摘节、沙滩葡萄酒嘉年华、酒庄Party等系列活动,还以酒庄为背景拍摄了国内首部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大型青春偶像剧《缘来幸福》及《西虹市首富》等电影。同时,在国内首创环葡萄酒庄超级马拉松赛,连续多年举办蓬莱葡萄酒国际马拉松,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注入中国特色。

5.看齐世界的品质标准(World-class Standards)

在生产方面,葡萄酒行业有句俗话:“七分种植,三分酿造”,意即好的葡萄酒源自高品质的葡萄,而高品质的葡萄离不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种植技术。

“蓬莱产区从基地规划到葡萄种植,从品种选育到质量管理,创造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蓬莱模式’,农业‘传统版’俨然已升级为‘现代版’。”殷炜琳说。

在行业监管方面,蓬莱成立葡萄酒行业联合检查办公室,对生产秩序和产业环境进行监督,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蓬莱产区葡萄酒品质。


监制:曹杰

策划:吕福明、曹杰

执笔:杨乐

编辑:刘梦瑶、刘冰

终审:金雷、张长安


《经济分析报告》制作

中国经济信息社出品


智库读中国文后图.jpg

《智库读中国》项目合作热线:010-63073993(刘老师)



编辑:刘梦瑶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