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邻里之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新华财经天津9月6日电(记者王宁 李亭)党组织建在邻里间、事情楼下办理、问题院内解决、居民“吹哨”部门报到……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践中,天津市静海区在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党组织下沉至自然小区或平房片区,建立邻里服务单元——“邻里之家”,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一根钢扦插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邻里之家”将党组织嵌入邻里间

“小区没有物业,很多需要沟通协调的事让我们犯愁,特别是管道井淤塞问题困扰整个小区多年。多亏了‘邻里之家’,否则不知啥时候才能解决。”对于天津市静海区静海镇东方小区居民王明琴来说,这座建在小区楼门里的“邻里之家”为群众送来的“及时雨”,是一年多以来社区生活的最大变化。

长期以来,社区管理难、服务群众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等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基层社会治理顽疾令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困扰。为从根本上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天津市静海区大胆创新,按照每3000户左右设置一个社区的标准,对所有社区进行重新划分,并以自然小区为单元建立党群服务站(“邻里之家”),同步建立党支部,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乡镇街统筹协调、社区推动落实、邻里服务站分片治理、楼栋里巷精准服务”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天津市静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静海区原有40个社区,其中39个位于静海镇。自去年3月份启动改革至今,原来的39个社区已调整重组为24个,并新组建社区7个,共计成立126个“邻里之家”,3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到“邻里之家”开展工作,实现“事情楼下办理,问题院内解决”。

位于静海镇中心的裕华园社区,《社区邻里之家工作法》人手一部,成为社区工作者们的工作“宝典”。“我们按照‘一轴、三活、四清、五百家、六必访、七履职’工作法,以‘邻里之家’党支部为轴心,肩负起政治引领和基层治理职责。”裕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吕静维说。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更好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最初确实有居民不理解,说‘你们有嘛用啊?用不着入户’。”回忆起当初入户走访的经历,吕静维记忆犹新。经过社区工作者们一次次耐心讲解,双方逐渐增进了解,建立起信任关系。如今,再提起“邻里之家”,社区里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居民“吹哨”部门就来报到

在很多基层百姓看来,“邻里之家”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疑难问题,有了牵头人。在裕华园小区,电动车充电难是困扰很多居民的突出问题。“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我们协调物业、电力部门和充电桩设备公司,在小区内选址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可同时供4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使用,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裕华园小区“邻里之家”党支部书记谭凤忠说,过去很多疑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关键是没人敢牵头动真碰硬,现在有了“邻里之家”,像楼道堆物、私搭乱建、垃圾分类等难题也都迎刃而解。

——日常服务,有了协调人。“邻里之家”之所以能高效解决各种问题,除了“人头熟”,还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特别是充分发挥物业的服务职能。针对社区党组织对辖区物业管不过来、统不起来的问题,静海全区以“邻里之家”为核心,建立起由业委会主任、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担任党支部委员或服务站成员的“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凡涉及小区物业重大事项,先经“邻里之家”讨论研究同意,并采取每月听取汇报、每季度评价、每年度测评等措施,增进党对物业企业、业委会的话语权、决策权。在众泰欣苑社区海馨园小区,“邻里之家”与小区物业合署办公。

“开始以为是物业公司设立了党组织,后来发现是社区党组织有了新的前沿阵地。”74岁的老党员唐卫起说,物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是“邻里之家”带给居民的最大受益。

——居民“吹哨”,有了联络人。根据要求,静海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民政、公安、司法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13个职能部门结合各自职责,派驻约200名人员到社区下沉服务,由社区和邻里服务站统筹调配管理,定人、定岗、定责,参与社区治理,提升服务水平。

“以前咱们总说‘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邻里之家’成立后,变成了‘居民吹哨,部门报到’。”静海镇众泰欣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梅说,“遇到需要区里职能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居民在小区门口的‘邻里之家’,打个电话就能‘点对点’找到联系人。”众泰欣苑社区海馨园小区“邻里之家”党支部书记杜得伍说,除了“吹哨”权,居民对各部门还享有评议监督权,真正让部门下沉落到实处。

四级调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建立市、区、街(乡镇)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天津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机制创新。静海区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继续向下延伸一级,在“邻里之家”建立第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站,打造矛盾纠纷调处的基础前沿阵地。

依托“邻里之家”靠近群众家门口的优势,基层干部深入一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较为简单的矛盾纠纷由网格员、包村(社区)民警、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等开展联合调处,推动尽快解决;对解决不了的矛盾,第一时间上报,把各项矛盾引入顺畅的解决渠道。

同时,下沉至“邻里之家”的职能部门也纷纷参与调处机制,现场解决问题,做到纵向上下贯通、横向衔接有序。自挂牌运行至今,静海区各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100余批次、4300余人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乡镇”,其中“邻里之家”功不可没。

在《社区邻里之家工作法》中,“四清、五百家、六必访”是帮助居民化解矛盾、答疑解惑的主要方法。“四清”即“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百家”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六必访”即每天“对困难群众必访、对独居老人必访、对残疾家庭必访、对流动人员必访、对失业人员必访、对不稳定上访人员必访”。

“‘邻里之家’成立后,百姓遇到问题,出门就能‘找说法’,很多小矛盾、小问题,第一时间被化解在萌芽中。只要我们把居民当亲人,把党的温暖送入百姓心中,就能从源头减少矛盾,共建和谐社会。”吕静维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