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政策

新华财经北京9月8日电(李连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业内专家表示,《意见》的关键词是保护传承体系,重点强调要全方位、体系化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新发展阶段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做出指引,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史中一份十分重要、里程碑式的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战略性部署,对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具有极为关键、重要的指导意义,出台政策的系统性、采取的措施力度也是空前的。”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李华东说,《意见》是系列政策中的重要一环,整体上强调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的体系化及各项工作的统筹,进一步明确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向和要求。

“《意见》的关键词是保护传承体系。《意见》提出,到2025年,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到2035年,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说,《意见》围绕历史文化的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保护机制、传承利用等,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回答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的问题,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制度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雷大海表示,《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对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新要求,其中“四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尤其重要,是今后开展相关工作的行动指南;还清晰阐释城乡历史文化价值与城乡居民生活价值间的紧密联系,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连续性与长久性,尊重保护工作的客观规律。

“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秦红岭认为,《意见》对保护对象进行了极大拓展,要求适应活态遗产特点,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历史文化遗产,提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要求,还要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意见》提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地方长期未申报的历史文化资源可按相关标准列入保护名录。”李华东说,这是非常接地气的关键性措施,及时堵上目前历史文化保护存在的漏洞,为文化遗产的体系化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雷大海强调,“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原则,包含对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连贯性与一致性的要求。即任何具有积极价值的城乡文化,都是城乡历史中有机有益的组成部分,都应被积极传承并发扬,未来的城乡风貌应呈现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

传承才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最有力的保护。《意见》指出,要传承传统营建智慧,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活。李华东强调,只有把保护、利用、传承统筹起来,才能科学地、有效地、真正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雷大海认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是历史文化价值的“活化”,保护传承一定是再利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通过保护传承彰显城乡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造福于人民。“合理利用,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传承发展,强调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教育意义。”秦红岭说,《意见》提出,要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活,将历史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使用价值。

 

编辑:董原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