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民利民激活“城市细胞”

新华财经上海9月14日电(记者王淑娟)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指的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近日,上海长宁区、普陀区获评成为30个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上海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程度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打造市民家门口的会客厅

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要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再生资源回收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前置仓等进社区,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发展微利业态,保障生活必需。

在上海长宁区的新华里巷·市民中心,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用优质的资源服务居民,新华路街道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结合“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服务体系建设,在街道、居民区、小区层面整体建设布局“市民中心-市民驿站-市民小站”,新华里巷·市民中心应运而生。

新华里巷·市民中心位于上海市新华路359号,由老洋房改造而成,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周边有不少居民区。自2021年6月30日开放后,一直人气颇旺。依托百年新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新华路街道先试先行,将新华里巷·市民中心作为“一街一品”项目精心打造,使其成为一个集展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空间,“吸睛”又实用。

记者在“新华里巷·市民中心”看到,这里以“约新华、阅新华、越新华、悦新华、乐新华”为主题布局五大功能区域,包含社区会客厅、代表接待室、社区博物馆、社区阅览室、社区文创馆、书画坊、童趣园等。

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过程中,新华路街道以需求定规划、以效果调细节,通过梳理现有资源、对接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种力量,不断充实社区党校、社区学校、儿童支持中心的活动内容,满足儿童、中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需求。今年暑假,新华路街道联系区域内多所学校将假期闲置的教室腾挪出来,供附近小区的孩子们参加暑托班,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自从有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居民们“家门口”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而针对一些居民反映的“办事难”问题,新华路街道也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流程,在多个社区、园区内开通“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新华路街道还将通过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推动参与式规划。深化“家门口”,拓展“楼门口”,通过街区、商居、行业这三个党建共同体,寻求破解新时代党建引领美好生活共同体的新思路;以“两张网”升级应用、“新基建”推广示范为重点,提升数字化生活,强化数字化治理引领数字化经济,探索数字化党建,实现数字化赋能,实现高效治理;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充实“市民中心、市民驿站、市民小站”三级公共服务网络,通过爱心菜篮子、梦想改造家、红色微旅游等区域化党建项目,为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更多地参与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中来,让大家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小而美”带来幸福烟火气

吃饭、出行、看病,这些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而充分考虑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也是上海市规划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原则。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画一个社区生活圈,居民不仅能解决买菜、吃饭、购物、小修小补等日常烟火所需,也能办妥医疗社保、养老服务等民生刚需,更能“不期而遇”生态、休闲、艺术、体育等生活配套……生活变得便捷、高效、时尚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上海就率先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自《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上海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在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努力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2016年至2019年,上海启动实施“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四大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19年起,上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针对空间品质和社区治理两大短板,聚焦规划空间统筹和资源政策供给,充分运用“城市体检”等空间信息化手段为社区“问诊把脉”,重点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休闲、就业等设施的配建水平和服务功能。

目前,上海全市已完成180余个项目落地,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等一批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社区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品质得到整体提高,居民共建共治意识和社区凝聚力明显提升,社区空间治理信息化场景应用也为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积极助力。

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果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社区则是构成这个“有机生命体”的一个个“城市细胞”。建设社区生活圈,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多元功能的空间单元,激活“城市细胞”,才能让城市更有魅力、更具活力。

据悉,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今年将覆盖上海市所有街道和镇,一些创新做法已被纳入国家《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未来将在全国更多城市展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胡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