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农业数字化快速转型的中国经验

新华财经北京9月17日电(丁正威)近年来,中国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介绍了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王小兵.jpg

一是持续实施“宽带乡村”工程。目前中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9.2%,与城市差距快速缩小。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展网络提速降费的电信普遍服务,目前移动流量每GB费用已不到10元,不足6年前的10%。物联网、北斗导航、卫星遥感等已经在农业生产基地落地应用。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014年以来,已在1258个县(区、市)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国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比例超过3/4。快递网点覆盖乡镇的比例高达97.7%,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75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蓬勃兴起,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成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突破口。

三是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试点。在总结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集成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重点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4类数字农业建设和苹果、大豆等15个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监测,2019年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已经达到23.8%。

四是全面强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扎实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行政村建设益农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法律、政策、市场、技术等公益性服务,以及农产品销售、金融贷款等社会化服务,力求把村子推向世界,把世界带进村子。目前全国共建成45.4万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点,覆盖80%以上行政村。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累积培训超过1亿人次,把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

王小兵认为,以上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探索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形成的五大经验:

一是坚持把政策创设和规划引领作为环境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以及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等方面都把农业农村信息化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专门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还编制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

二是坚持把网络设施建设作为基础条件。与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统筹考虑,突出网络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持续加大电信普遍服务支持力度,提供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三是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优先行动。统筹推进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特别是针对农产品电商发展遇到的痛点,引导快递物流企业集中运营降低成本,政府对快递物流给予适当补贴,投资建设冷链物流、电商产业园等,支持下乡返乡创业创新人员投身电商事业,鼓励内容电商、直播电商不断创新发展。

四是坚持把数据驱动作为核心动力。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全面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强力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大力开辟物联网、卫星、无人机等数据资源采集渠道。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数据农业创新中心、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鼓励支持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积极探索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应用场景,适时发布推介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选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五是坚持把示范培训作为基本途径。无论是发展电子商务还是建设智慧农业,都注重人才培训,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中国的农业数字化转型,像农村改革一样,都坚持试点先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王小兵表示,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数据资源最为丰富,农民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最为迫切,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最为巨大。特别是当前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已成为全球创新最活跃、投入力度最大的两大领域,给世界农业、中国农业带来了无穷的创新力量,也为中国小规模农业实现现代化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在未来5年到15年,必将驶入快车道,迎来大发展。可以预测,中国农业的数字化快速转型,将为世界数字科技和相关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必将为全球粮食安全特别是粮农组织启动实施的“一国一品”行动作出中国贡献。

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由中国农科院、先正达集团中国主办,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以及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承办。

编辑:李倩倩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