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围画画师刘希明:让古老民间艺术焕发新生机


由刘希明创作的炕围画徐徐展开,在场的人啧啧称赞。

炕围画局部

炕围画的生肖图案

受访者感言

虽然土炕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炕围画这门民间艺术不能丢,需要将其发展和转型,让这朵开在北方民间的“乡土之花”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风采。

一提起土炕,很多人都会被勾起旧时不少温暖的回忆。曾几何时,居于家庭中心地位的“家什”并不是沙发、电视,几乎所有的家庭活动都围绕在土炕周边,吃饭、睡觉、聊天、待客……而说到土炕就不得不提画在土炕周围花花绿绿、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的“炕围画”。

生于1957年的刘希明是一位有着40多年“画龄”的炕围画画师,在他的笔尖下曾经画出过不计其数的人物、花鸟、山水。如今他已是市美术协会会员、山西古建公司彩画师、市民俗艺术协会顾问。对这一门传统民间艺术,他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体会。

刘希明初中毕业后跟着一位老民间艺人学起了炕围画,“过去我们被称为画匠,立七坐五盘三半,一膀三庭、一手三拳,也是跟了师傅学习才知道哪里动笔、哪里收笔。”炕围画把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和名著情节展现,这些人物就有着传统画法的比例。说起画炕围画,刘希明便详细给记者介绍起来,处理墙面,刷上白底,画上边道和“池子”,在“池子”里画上花鸟鱼虫和山水人物,用胶矾水和清漆“封面”,精美的炕围画就完成了。“说起来很轻松,但这里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刘希明笑着说,“边道是勾连万字,它里面的‘池子’是炕围画的主要内容,而‘池子’也分‘主池子’和‘副池子’,我们一般在‘主池子’里画山水和人物,在‘副池子’里画花草和飞鸟。”

从灶头开始,甘露寺、凤仪亭、三顾茅庐、千里走单骑、三让徐州、反西凉、定军山、空城计、群英会;下面的图案则是十二生肖,每两个属相间还插入牡丹、荷花、菊花、竹、小鸟、仙鹤、蝴蝶、蝈蝈等,当这幅由刘希明创作的炕围画徐徐展开时,在场的人啧啧称赞。“真是和我姥姥家的炕围画一样,让人想起了小时候。”9月1日,在平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院里,70岁的李国英告诉记者,她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姥姥家炕围则是《二十四孝》。过去孩子们还不会下地行走时,老人们就沿着炕围子,把画上的故事一则一则地讲给他们听,无形中就接受了一种文化启蒙。

“炕围画大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手艺全靠师承代代沿袭相传,现在农村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土炕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这门艺术不能丢。”刘希明说,最近,市连环画收藏促进会会长田德宏正在协助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将其发展和转型,让炕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风采。(辛雅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