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贸片区:深化制度改革 求索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新华财经南京9月30日电(记者朱程)当创新高地叠加开放前沿,会化合出怎样的发展势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设立2年来,用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激发市场活力、经济动力,积极为我国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探路。

立足国家战略 争当制度创新先锋军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设立,落地南京江北新区,为这片国家级新区“热土”压上了新的改革重任。

两年来,南京片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改革措施。从省级层面改革任务实施率超过96%,市级“1+9”政策141项改革举措落地、初步见效135条,到形成100多个体现首创要求的改革成果……南京片区紧牵制度创新“牛鼻子”,不断推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

一批制度创新红利正从南京片区向外溢出。“‘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入选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平台模式”“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一批创新凸显“吃螃蟹”的勇气。今年8月,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南京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金融产品——“鑫减碳”。企业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可以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企业减排之后节余的碳配额可以在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极大激发了企业减碳积极性。

“南京片区推动制度创新,站位高、定位准、成效实。”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认为,在顶层设计上,南京片区既聚焦于深化改革开放,又紧跟国家战略,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智慧。

做好四篇文章 探路自主改革差异化

南京片区不临港、外向企业不多,如何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聚焦要素集聚化、平台国际化、服务便利化,做好科技创新、高端产业、人才生态、金融支撑四篇文章是关键所在。

攻克痛点、难点,在创新上求突破。南京片区在战略上,突出构建与国际等高对接的创新生态,在措施上,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科学仪器共享服务等改革实践,激发创新活力。

芯驰科技南京研发经理李海军说,企业购买“高精尖”科学仪器,利用率低、成本过高。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解决了企业这一难题。

瞄准战略性产业,为参与国际竞争探路。南京片区重点发展的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金融产业,是当前我国把握新一轮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性产业。南京片区全面对标国际准则,深化简政放权、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构建安全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2020年,南京片区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3%,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

为服务人才发展,南京片区构建了从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并创新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等服务,打造更加开放的人才生态。近期,江北新区上线“外籍人士E事通”小程序,进一步优化、集成外界人才所需服务,提升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为助力创新企业、创新项目快速成长,南京片区聚焦金融领域深化改革开放,先后发布QFLP试点政策,着手试点QDLP政策,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937家,包括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517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浇灌金融活水。

坚持“现代化”牵引 “双区”建设迈向更高台阶

南京片区也注重借鉴先进地区做法,进一步加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与江苏省现代化试点联动发展,力争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作为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南京片区所在地江北新区开展试点工作,已有2年多时间。突出“创新第一特质、产业第一支撑、开放第一要务、绿色第一基底、幸福第一追求”的现代化建设路径,逐渐浮出水面。

据南京片区“‘十四五’规划”,片区将着力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科技创新、政策推广、营商环境、空间布局等方面,力争到2035年,实现前沿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高度发达,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和产业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双轮驱动下,南京片区加速推进高品质现代化新主城建设。今年上半年,江北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9.8%,高于南京市平均7.1个百分点。(完)


编辑:王溯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