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新华财经重庆10月11日电(记者王松涛)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积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生态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活动。重庆市近年来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利用的具体举措,引导市场主体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初步成效。

保护中科学利用、利用中加强保护,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森林康养产业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践行“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创新举措,对改善国民健康状况、提高国民生活品质、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出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民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等文件,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唐军说,为引导规范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重庆市着重强调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康养利用方式和强度,实现生态得保护、康养得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人文历史、区域经济水平等条件及大众康养实际需要,做到布局合理、供需相宜。三是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利用。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设施功能,适当填平补齐,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重复建设,不搞脱离实际需要的超标准建设,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实现规模适度、物尽其用。四是坚持市场主导,龙头带动。立足市场需求,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扶持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据介绍,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方面,重庆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重庆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引领,结合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重点布局,科学定位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特色,精心设计森林康养基地具体发展规划。配套制定了《重庆市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导则》,从技术层面导引森林康养基地的具体创建,就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康养基地规划、康养步道建设、康养设施设备完善、康养标识标牌设立等方面予以指引规范。符合《重庆市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导则》条件的,都可按程序申报重庆市森林康养基地。重庆还大力支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依托本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及其适宜海拔、洁净水源、清洁空气、宜人气候等资源禀赋和功能,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基地,带动全市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发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实行全产业链布局,挖掘项目实施地的人文、风景、历史等资源,在满足森林康养优质资源条件的区域开展林相改造,补种阔叶树和彩叶树,构建接近自然的优美森林环境,助力塑造优质森林康养品牌。

三是着力培育一批市场主体。鼓励区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特色企业,扶持一批带动性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康养产业。通过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出租(转包)、入股、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四是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引进专业设计、运营团队,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前提下,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康养发展模式。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划定适当的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康养休闲等活动,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

五是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用好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林业用地政策,在林地上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超出标准需要占用林地的,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重庆还鼓励与原住居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科学利用闲置房舍、古旧村落、工业遗址、废弃校舍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闲置设施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服务,提升教育文化旅游和康养融合开发价值。支持林学、生态学、医学、教育学等多专业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开发市场需要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模式。

拓展森林康养发展空间,提升服务管理专业化水平

重庆森林面积超过5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先天资源优势。同时,重庆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这些因素都对重庆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重庆市林业局产业处原副处长兰雪莲、重庆中瑞鑫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来安等业内人士等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拓展森林康养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着力发展林下经济,为森林康养人员提供健康生态服务产品。依托各类森林体验养生基地兴办“自然学校”“森林康养中心”,提升产品增值服务空间。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依托木本粮油、笋竹和林下经济基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人家、自然教育产业,实行点状布局、线性发展、面上带动。

二是在用地政策方面,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要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将适合发展森林康养的森林资源纳入规划,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合理布局,引导医疗、养老、教育等机构将服务扩展和延伸到森林资源良好的山区、林区。同时,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单项总体规划中将森林康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

三是在资金扶持方面,要用好林相改造、森林质量提升、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项目支持,服务森林康养基地功能配套。统筹用好财政对创建绿色示范村、森林人家的支持,协同促进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小镇的创建。还要制定其他产业进入森林康养产业开发所涉及的林地使用、森林资源抵押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尝试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基金,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产业。

四是要注重提升服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大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培训力度,鼓励森林康养基地和高校及职业学校建立研学关系,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鼓励中小学生走进森林体验生态文化、接受自然教育。还要完善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提升服务管理和安全运营水平。发挥林业、卫生健康、民政、中医药等部门专业指导作用,因地制宜推进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