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突泉县:接续奋斗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财经呼和浩特10月14日电(记者冯玉燕)“现在咱过的就是‘牛’日子。”通过政策支撑过上好日子的内蒙古突泉县永安镇新力村脱贫户胡忠义,如今逢人就美滋滋地说。

2017年以来,胡忠义用国家扶贫奖补资金和突泉县“牧业再造突泉”贷款先后购买了4头母牛,这几年陆续卖了7头小牛犊,增收了7万多元。帮扶资金撬动农户牛产业发展,如今胡忠义家牛存栏达到了10头。

突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今干部群众接过脱贫攻坚的“接力棒”接续奋斗。为了让百姓有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一个个富民举措不断实施,一项项创新探索不断涌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围绕牛米产业做文章,让百姓富底气更足

种好粮食才能端稳饭碗,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农民才能鼓起腰包。突泉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按照农牧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牛产业、米产业和庭院产业,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突泉县创新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从牧业贷款、畜牧“120”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入手,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养殖大户,示范带动牛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牛存栏由2017年的2.8万头增至17.9万头,实现全县常住农户人均一头牛的目标,牛产业跃居为县域主导产业。一亩玉米通过牛产业过腹增值,收入从800元提升到1300元左右,进一步增加了全县170余万亩大田玉米种植农户的收入。深挖庭院优势资源,全县4.3万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示范村达25个,一亩庭院年收益可达1万元左右,实现小庭院大产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道路干净,小院整洁,每个院落的门口都放着一黑一绿两个垃圾桶,室内水冲式厕所,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是如今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的真实情景。

合发村的巨变,是突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为了让乡村的美实实在在,突泉县县乡村三级联动,干部进村入户,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探索推行“3544”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为各行政村健全垃圾分类治理基础设施,全县18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屯的示范村、示范户、明星户、致富带头人不断涌现。同时,探索实施“积分争星”活动,设置“积分争星”超市,通过公开排名、积分兑换奖品,强化监督考核,出台激励政策,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明确门前“四包”等管护机制,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化、常态化。

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描绘更加殷实的小康画卷

“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结合县域实际详细做好规划,加强示范村、示范区、示范带建设,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到人,真抓实干,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突泉县委书记张双城在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说。

书记有思路,村民有出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切实选好配强推进“乡村振兴”的“当家人”,突泉县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县乡村各部门联动,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扑下身子抓乡村振兴工作,让各级政策惠及百姓。

加强示范引领,让群众“唱主角”。突泉县结合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概念性规划和示范村、示范带、示范区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具体项目,着力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以点带线、连线成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之以恒推动乡村振兴走实向深。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让群众“唱主角”,共建美好家园。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顾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