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建市用”信用平台推动营商环境改善

新华财经长春10月15日电(记者王晓林)受限于组织架构不完善、投入有限、应用不足等因素,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度面临困境,城市信用监测指数综合排名曾在全国垫底。2018年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不仅将原属多个部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职能进行整合,还创新搭建“省建市用”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降本增效。依托平台,一系列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推动营商环境改善。

今年8月的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显示,在参评的全国261个地级市中,吉林省参评的7个地级市全部由原来的210位以后进入到前80位,平均指数排名全国第四;延边州在全国40个地(州、盟)中,由2020年初第39位提升到连续9个月排名第一;参评的20个县级市平均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中13个进入前50位。

改革合力创造信用提升先决条件

2018年之前,吉林省各地区没有信用工作的专设机构和专职人员,信用信息管理不集中、标准不统一,再加上财政投入有限,缺少归集信用数据的“基础设施”,难以搭建社会信用体系的“上层建筑”,导致城市信用监测指数综合排名一直处于全国垫底位次,多个城市的政府相关负责人被国家发改委约谈。

在2018年的机构改革中,吉林省将权责梳理、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营商环境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原属多个部门的职能,进行优化整合,组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简称政数局),并实现省市县三级上下对齐、一步到位,为统筹推进各地区社会信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吉林省政数局通过对浙江等当时信用工作开展处于前列的省份调研发现,城市信用指数提升需要财政投入,尤其是作为基础设施的信用信息平台必不可少,但由于财力有限,各地区难以打造高效管用的平台。

为此,吉林省政数局发挥机构改革后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按照全省统建共用原则,搭建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平台架构,使地方无须自建平台。据估算,按照三级分建模式,全省建成信用平台体系需投入近5亿元,而新的平台体系仅投入1700万元,节约资金4.8亿元。

四平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最低时位列252位,8月已上升至第37位。该市政数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科科长刘建宁表示,过去由于没有信息平台,开展社会信用工作一直是无本之木,全省统建的平台既为四平信用排名提升创造了先决条件,也省去了500多万元的建设成本。

一体化平台提升各地工作质效

吉林省政数局局长宋刚介绍,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各市县分建平台模式相比,吉林省统建共用的信用平台不仅大幅压减资金投入,还通过标准化的一体统筹,在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量。

在一个平台体系之上,全省可以实现所有信用数据一体共享共用,基础业务一体协同、应用一体推进,用1年多时间完成了3至5年的工作任务。

在一体化信用平台应用过程中,各级各部门统一推进信用工具的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避免信用数据重复录入、信用工具多重开发、信用应用不兼容等带来的不必要工作量。

此外,全省数据共享交换在一体化平台架构下更为便利。目前,统建的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部开通上线,共2367个政务部门接入共享平台,并与信用平台对接。共享平台厘清“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事项目录,推动全省政务事项名称、要件、流程、依据等保持一致,并纳入事项库动态维护管理,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提供支撑。

“平台能够在全省统一标准下归集更多数据,使各地信用数据不用自行对接便能直接共享,有助于提升地方信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刘建宁说。

宋刚表示,一体化信用服务平台致力于为所有地区降本增效,为全省信用工作后来居上奠定基础。在目前的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排名中,吉林参评的每一个地区都位居前列,实现整体提升。

平台应用释放优化营商环境红利

“过去信用部门很难及时了解市场主体的失信情况,往往是企业因为失信导致融资、招投标等受限时才提出修复;而现在依托全省信用平台的信用修复功能,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失信记录,并按规程指导、帮助其开展修复,工作由被动化为主动。” 刘建宁介绍。

年初以来,已有300多家企业在四平市信用部门的主动联系下进行信用修复,避免失信记录对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吉林省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与“互联网+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投资在线审批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等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共用,为61万户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做到前端信用核验、末端信用数据反推回库,让信用从幕后走向前台,体现价值。

在此基础上,吉林省正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全过程信用监管和服务模式,在“事前”推进信用承诺、信用信息公开和信用核验;“事中”记录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信息,开展公共信用评价,推进行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后”开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

位于长春新区的中科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之一。平台负责人李冰表示,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联动,以及域内优良的营商环境加持,平台已吸引众多推动破解“卡脖子”难题、迈向世界一流材料供应商行列的科技企业落位。

目前,长春新区以信用建设为抓手,对标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信用赋能惠企,构建新型监管模式,加快迈向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性、高科技平台、项目落位。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鑫表示,现在信用良好、符合政策兑现条件的企业在长春新区可“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不需要提供任何资料就可以获得扶持资金、享受快捷服务,使企业节省了人力、时间成本,更加专注于生产、研发。

宋刚表示,从机构改革到制度集成,从平台统筹到信用提升,全省信用工作正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