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多点发力助推营商环境新突破

新华财经沈阳10月15日电(记者李宇佳)近年来,沈阳市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全市上下倾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只提交一次材料”等改革举措已成为全市政务服务新名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沈阳市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在80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19位,是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之一;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6个指标成为全国标杆。

良好的评价结果来自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据了解,沈阳市持续推动“线上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办”等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打造办事方便的政务环境。

通过推动“线上办”,沈阳市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主线,聚合服务能力、强化数据驱动,大力推动“价值观+一网通办”改革,依托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全程电子化”能力支撑,为企业群众提供统一的线上政务服务门户,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到98.9%、实际网办率达到91.4%、即办事项占比达到74.3%,各项主要指标持续领跑全省。

通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沈阳市直接取消审批68项、审批改为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39项、优化审批服务406项,在饭店、便利店等11个业态(领域)实施“一业一证”改革,总体审批时限由345个工作日压缩至46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86.7%;依托“万人进万企”“一联三帮”活动,沈阳市10473名干部联系帮扶16617家企业,将惠企政策“三直一快”(直送、直办、直达、快办)送到企业,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解决产业链、融资、人才用工等方面问题1268个,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此外,沈阳市不断完善营商法规体系,围绕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和创新引领需要,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主体清单,对现行有效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废止982件、修改20件。

沈阳市还制定了包含76项检查事项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在安全生产、环保、建筑、科研、教育等重点领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分四批发布1725项全领域包容免罚清单,全年检查计划下降60.9%,检查企业数量下降47.6%,免予罚款1675余万元,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体系逐渐形成。

让企业发展更具竞争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成本竞争力强的市场要素环境。沈阳市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上半年,3.12万户小型微利企业被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额11.34亿元,政策惠及面达100%。

沈阳市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面向全球提供1053项场景合作项目,释放投资机会1.1万亿元,152个重大场景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1295.3亿元;创新打造惠企资金“免申直达”场景,实现惠企资金“三直一快”,累计拨付各类涉企补助资金22.2亿元。

为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沈阳市加大“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推广应用力度,实现空运全流程无纸化和铁路物流信息全链条共享。今年1-7月,“两步申报”应用率排名全国第10位;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新增开通沈阳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通道,今年已开行中欧班列322列,位列东北第一。

与此同时,沈阳市持续打造生态宜居的创新发展环境,通过基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园区集合贷”首笔业务在沈阳国际软件园落地,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85亿元;完善培育体系,建立“双创+(楼宇、企业、产业链、园区、平台)”模式,全市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212家,面积达到560万平方米;实施人才新政3.0版本,促进人才、技术、项目、团队“带土移植”,累计为60个团队提供1.4亿元资助,带动项目投资38.4亿元。

截至9月底,沈阳市实有市场主体99.6万户,同比增长9.1%,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95.8万户,同比增长9.3%,占市场主体总量96.2%;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96个,同比增长40.6%。

让营商环境建设更持久

据了解,沈阳市强化顶层设计,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沈阳振兴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系统推进、标本兼治,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优化提升行动。

通过制度创新,沈阳市迭代推出1.0至4.0版改革方案,配套出台50余个政策文件,构建了“1+N”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改革推进机制,市人大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市政协常态化开展专题协商,形成了主要领导统筹谋划、专班具体推动和相关责任部门协同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沈阳市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全面统筹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各项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方面注重数字赋能,聚焦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打造更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应用场景,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在线政务服务能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同时强化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高质量先进制造业、高品质城市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四个行动”,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成本洼地、激发创新活力、争创开放优势。

一方面突出法治建设,着力在规范执法司法、树牢诚信形象、促进公平竞争、加强法律服务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擦亮法治沈阳、信用环境的金字招牌。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营造出更好的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创造更多拴心留人条件,用环境、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使沈阳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