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振“芯”端牢“中国饭碗”


新华财经天津10月20日电(记者李亭 王宁 宋瑞)金灿灿的稻穗、重达百斤的西瓜、香气迷人的甜瓜、像螺丝一般的辣椒……在日前举办的2021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令人目不暇接。而这些背后,离不开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多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在育种方面的人才、技术优势,破解育种“卡脖子”难题,攻关农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

“小种子”蕴含“大文章”

在河北领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几十种大小不一的螺丝形辣椒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该公司董事长代云志说,今年一共带来了螺丝椒、螺丝线椒等大约20个品类的30多个辣椒品种,都是公司近几年来通过杂交选育技术自主培育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新品种的辣椒与传统辣椒相比,螺旋形的外观更加漂亮,不易弯折,而且皮薄、味道香辣,口感更好。近三年,公司将螺旋形状的辣椒种子推向市场,受到老百姓的喜欢。辣椒亩产约7000斤,今年螺丝椒的收购价格最高达到了四块多钱一斤,一亩能给农民带来约3万元的收益。”代云志说。

同样来参展的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以“天隆优619”为主的小站稻大米。“我们的水稻产品已经销往京津冀及其他省市的3000多家超市,销量可观。”该公司副总裁于忠亮介绍,大米好不好吃,60%靠品种、20%靠种植、20%靠储藏和加工,所以品种起主导作用。该企业一直在进行高端优质米的稻种研发,逐渐提升大米的质量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粒粒种子丰富百姓餐桌的背后,是自主创新的力量。代云志介绍,企业每年将20%左右的营业收入用于品种研发,通过对不同辣椒资源的选育,每年新组配杂交组合一千多个,在这些组合中优中选优,或许能筛选出几十个有推广价值的组合,再进行产区筛选实验,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偏好和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筛选出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推广。

成立于2003年的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蔬菜种子龙头企业之一,年销售额约2.2亿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德华介绍,企业每年大概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黄瓜、甜瓜等产品的育种,并通过规模化、流程化、模块化的育种流程保障育种速度。过去几年,企业实现了黄瓜、甜瓜等品种市场占有率的快速赶超。

国内种业迎来春天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随着我国种业振兴的推进和自主创新步伐的加快,国内种业正迎来春天。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解决种源“卡脖子”,科研攻关是关键。长期从事花椰菜育种的天津市农科院研究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椰菜育种岗位专家孙德岭告诉记者,青花菜(俗称西蓝花)是中国蔬菜种子中“卡脖子”较严重的蔬菜品种之一。经过近几年的科研努力和产业化推广,目前国产青花菜种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5%左右。

孙德岭介绍,近年来,我国蔬菜种业进展非常快,在育种技术、资源创新、品种自给率等多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一些基础研究的进展较快,蔬菜的基因组研究在全球领先,我国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马德华认为,我国种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有法律、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技术红利也将释放,例如基因编辑技术能更快地将作物的好的性状组合在一起,使育种变得更加简单,这将是未来育种技术的重要方向。

“有知识产权保护才有资本的投入,种业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我国种业正在迎来自主创新的春天。”马德华说。

在自主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种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说,2020年,全国各类持证种子企业6900多家,我国种子市值约1200亿元,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

农业振“芯”仍需发力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个别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影响农业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底色与成色。

专家分析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特别是规模化、设施化快速发展,而国内的品种难以跟上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种业自身来看,我国对于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导致在育种过程中的选择空间比较小;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阶段,而我国还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阶段。

农业科研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推动种业振兴需要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中国将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扶持优质种业企业发展和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

孙德岭表示,在生物技术方面,国内的生物育种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性状鉴定水平还比较低。“总体来讲基础研究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强基础研究。”

种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种子企业的发展。“我国种子企业还处于发展成长阶段。在规模上,企业表现为‘多、散、小’;在种业发展上,行业整合程度低,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需要进一步扶持。只有企业强,才能种业强。”张延秋说。

张延秋认为,种业振兴应优化发展布局,使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其中,龙头企业以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为主要指标,应培育并认定具有产业主导能力的种业航母,打造最具资本、技术、人才优势的产业主体;特色企业可在经济园艺作物、畜禽地方品种等细分市场发挥作用,培育特殊资源、特色品种、独特模式等竞争优势;此外,还需培育一批在种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重点环节上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胡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