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因山而富

新华财经南宁10月25日电(李军杰、王志伟)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曾是广西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5月该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近期调研了解到,马山县过去因山而贫穷,现在因山而致富,同一座大山不一样的获得感。其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协调多方资源稳定脱贫家庭就业,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创新做法,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大石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因地制宜、升级产业,马山因山而富

马山县自然生态环境好,气候温暖,林草植被丰富,发展山地特色种植、养殖业优势突出。除了种植水稻(香米)等粮食作物外,还大量种植蚕桑、水果、蔬菜、金银花、旱藕、糖料蔗等经济作物。而在养殖方面,则重点发展黑山羊、里当鸡、肉牛、生猪等。以生猪养殖为例,马山县已引入10多家养殖标杆企业,与当地70余家大型养猪场合作,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提升生猪养殖业发展水平。据介绍,“十三五”期间,马山县生猪年出栏量最高已达到39.18万头,目前成为南宁市生猪养殖大县。

不容忽视的是,马山县山地多平地少,可耕种土地面积有限。马山县县长韦佳表示,大石山区占马山县57%左右,种植业、养殖业难以靠规模取胜,未来将集中力量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特色稻种、种羊(黑山羊)、种鸡(里当鸡)等种业,往区域性种业大县目标推进。据马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蓝鼎昌介绍,马山县将着力探索打造黑山羊良种研发中心、里当鸡良种研发中心、水稻(香米)良种研发中心、粮饲兼用玉米良种研发中心、旱藕良种研发中心等五大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并将建设相应的良种繁育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马山县“靠山吃山”,通过山地资源合理开发,创建了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并以此为突破口,打造户外体育产业,形成“体育+文旅+扶贫+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成功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2019年以来,马山新签约涉及体育和文旅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近30亿元。

据介绍,截至目前,马山县已成功举办4届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3届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及中国—东盟攀岩精英赛、攀岩大师赛、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大会、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总决赛、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等诸多重大赛事活动。赛事活动极大带动了当地旅游、民宿、餐饮、特色农产品等的发展。“过去因山而穷,现在赶上了好时候,石头山变成了香饽饽。”有村民如是说。

据韦佳介绍,未来马山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托现有自然资源、文化积淀、人文环境和区位优势,以打造和深化马山“体育+”模式为抓手,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

因人而异、多措并举,保障就业稳定

“十三五”期间,马山县完成安置房建设5218套,实际搬迁入住5218户、21800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头等大事,当地将引领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据了解,马山县主要通过四方面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并配套多种形式帮扶措施以保障搬迁家庭获得可持续收入,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5171户搬迁家庭每户至少实现一人稳定就业。

一是扶持产业发展。加强安置社区周边土地流转,建立创富田园,支持搬迁户自主创业。苏博安置社区已有20户搬迁户承包了175亩土地发展特色农林业。此外,在安置点建设农贸市场,铺面(摊位)优先用于搬迁户创业。并且将安置点铺面(摊位)利润的80%留给搬迁户分红。

二是组织外出务工。依托粤桂扶贫协作,组织广东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引导包括搬迁家庭在内的劳动力赴东部地区务工。截至2021年10月20日,全县外出务工劳动力21.2万人,其中脱贫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约6.57万人,发送爱心专车38辆次,输送1354名农民工赴粤返岗复工,其中脱贫劳动力416人。

三是创建就业帮扶车间。结合搬迁居民自身劳动能力,着重引入电子产品组装、食品加工、礼品盒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安置社区设立帮扶车间,帮助不能外出务工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合诚社区居民韦朵珍介绍说,自己之前是古零镇石丰村的贫困户,2019年搬入合诚社区,在该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开业前,一直在离家较远的地方打工,骑电单车单程需要40多分钟。现在在社区帮扶车间上班,既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据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建成11个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吸纳就业1700多人。

四是设置公益性岗位。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为既不能外出务工也不能进车间劳动的搬迁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近五年来,马山通过设置保安、保洁、护林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累计为8700多贫困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马山县在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推介就业岗位及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今年以来,该县实施稳岗就业提升行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加大招聘用工宣传力度,“线上”推出“马山微就业”平台,发布岗位需求信息、简历在线投递、企业审核等;“线下”则充分发挥乡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联络、服务功能,积极组织返岗就业。

党建引领、授人以渔,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保障脱贫攻坚成效可持续,马山县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挂点乡镇、挂点村制度,由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行政村党总支书记等“三级书记”共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此同时,马山县还着力建立统一高效的决策议事协调机制、议事规则,确保事有人抓、活有人干、责有人负。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带领大家开创振兴之路、幸福之路。

此外,马山县将继续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整合各项资金优先支持产业类项目。数据显示,2021年1月—9月,马山县累计投入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4.88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资金投入2.55亿元。其余资金分别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小额信贷贴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配套设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小型公益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韦佳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除了加大投入升级产业稳定就业外,还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他表示,“群众不动,再多的财政投入也是无底洞;群众一动,再大的困难都可以顺利推动”。接下来,马山县将坚持扶贫先扶志的经验做法,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奖补、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和感党恩争致富教育引导,大力消除“等靠要”思想。

据了解,马山县已实施特色产业提升、稳岗就业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提升行动”,并推进财政政策、农村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土地支持、人才支持等“六大政策衔接”,切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

 

 

编辑:李倩倩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