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常熟举办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6日电  10月22日—24日,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举办。活动期间,程刚、沙野、林亚萍、任秀波、李彪、吴迪、张朋义等多位“中国新农民”走上讲台、走向前台,从科技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集体经济、返乡创业、农业服务、规模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等维度,立体讲述了中国新农民自己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我国“三农新征程、新格局、新业态、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和新图景。

江苏苏州市常熟市海虞镇七峰村党委书记程刚讲述了七峰村从“挖青山”到“养青山”的故事。30年时间,一个靠挖山采石维持生计的穷乡僻壤,在几任党委书记的带领下,把挖秃的荒山,修复成了绿水青山,把出名的穷村变成了网红村、富饶村、示范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程刚用“走出去、请进来、深挖掘”的三部曲,践行“两山”的理念,把七峰村的“养青山记”书写成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2018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县玉米科技小院在读博士沙野担任梨树科技小院院长兼四棵树乡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长期驻扎农村一线,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技术。目前,梨树科技小院已培训农民超过25000人次,共培养出100余名农户科技带头人。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林莓莓农场创办人林亚萍毕业后扎根农业创业一线,边摸索、边创新,以“水旱轮作”的生态新技术种植草莓,把杂草丛生的大棚打造成了现代化的草莓农场,做大品牌、做成标杆,并打造出休闲农业、研学游学等多元产业,走出了一条行得通、可复制、效益高的家庭农场模式。

黑龙江省滨北正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秀波带着家乡86家水稻种植企业,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抱团营销,成功打造“北林香米”的品牌,并为家乡取得了 “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的荣誉。他带着企业组团“下江南”,现如今,来自东北琳琅满目的品牌大米走上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农业品牌带来的不仅是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得到满足,更是农业的转型与升级、农民的增收和富裕,以及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道路。

四川源素轻旅文旅科技集团董事长李彪用亲身经历解答了“乡村如何在保留乡味的同时,也为农民和村集体带来切实收益”的问题。通过三平台协作,三权分置的方式,深度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持续增加,环境治理长期有效,促进了“新村民”与“老村民”的融合,并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新型互信机制的形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创新之路。

河南洛阳市中科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迪用数字技术为农民搭建创业平台,把种植技术需要20年经验积累的复杂技术,变成960项标准动作,全程1583项数据监控。“数字”让农业生产可以“零经验”,让职业农民变得更会种地。

山东烟台博士达苹果产业园创始人张朋义用20年把种苹果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截至目前,公司示范园的矮砧有机苹果优质果率超过90%,亩增经济效益4000元。近年来,通过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农业,让每颗苹果有信息、可溯源、可召回,同时加大投资建设苹果全产业链加工园,对栖霞市的苹果产业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拉动作用,趟出了一条高质量有机农业的新路。

与会专家对数位“中国新农民”的分享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爱农业、懂技术、擅经营的中国新农民,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全国各地,把新的技术模式落地到千家万户,把研究做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为乡村带来新思路、新模式、新活力。(李连敏、窦庆林)


编辑:徐珊珊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