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赣江新区奋力推进中医药科创城建设纪实

江西日报2019年09月18日10:28分类:新区

“风”起了:中医药产业利好频出

绿水青山是江西最大的财富。良好的生态大环境也孕育了品种繁多的中医药药材,成就了赣鄱大地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成为江西“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产业基础和文化基因。

江西自古以来名医辈出,土生土长的“旴江医学”与“新安医学、孟河医学、岭南医学”并称中国四大医学流派。此外,在我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行业中,江西的“樟树帮”与“建昌帮”一枝独秀。

中医药,是我省在全国叫得响的传统优势产业,江西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伴随着中医药政策“大礼包”的叠加出现,江西中医药产业的红利不断得到释放。2017年,全省中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三位。

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声音越发铿锵有力、目标越发清晰。中央对中医药事业的顶层设计,为江西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中医药强省战略提供了方向。

目前,我省的中医药产业已被列为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体体系,不断得到发展升级,并纳入了江西“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中央到地方频出的中医药政策利好,不断释放着红利,也为赣江新区发展中医药产业送来了“东风”。

“风”来了:中医药科创城在桑海诞生

为进一步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中医药科创城建设作为具体抓手。

2017年3月,经过反复酝酿、几易其稿,中医药科创城的建设方案得以敲定。9月15日,省委、省政府在赣江新区桑海片区举行中医药科创城的启动建设仪式。

“桑海”之名,源于1958年中央领导视察时所发出的“桑叶如海”之感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这里聚集了雄厚的中医药产业基础,诞生了我省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拥有数十家药企、300多个医药品种和一批知名的老字号品牌。伴随着中医药科创城的落户,桑海这片光荣的土地也迎来了凤凰涅槃的新契机。

据悉,中医药科创城项目总投资300亿元,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含医、药、养等若干个片区。其中,起步区4.5平方公里,具有“一中心五区”的功能定位,包括研发孵化中心、会展交易中心、公共研发及服务中心等项目。

规划历来被誉为项目建设的“第一粒纽扣”。赣江新区早组织、早谋划、早行动,对中医药科创城的规划开展全球招标,汇集了国内外的顶尖规划设计团队,按照“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超前理念,勾勒出一幅“世界领先”的新蓝图。

据悉,新区还为中医药科创城开通了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先行先试,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

“风”急了:握指成拳凝聚爆发力

举改革开放之旗,走创新发展之路,出政策组合之拳。国家级新区是改革创新的高地,也是创新要素聚集的洼地。为此,赣江新区大力培育和引进中医药科研平台和高端研发人才,营造浓厚的“爱才、惜才”氛围,为科技创新积淀爆发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科技创新的首要基础。为此,赣江新区把“引进中医药高端研发人才、聚集中医药创新平台”摆在了突出的位置,邀请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作为产业发展顾问,聘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院士等一批业界翘楚担任科研顾问。同时,赣江新区还优化、升级了人才政策,打造招才引智的服务平台——“赣江人才”APP。通过加快完善生物医药人才大数据库,建立起生物医药重点人才库和发展急需人才库,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引进人才。

得益于省直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赣江新区的创新平台建设得到不断加强。通过与中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一流科研院所合作,加快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建设。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教授牵头,还组建了“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

同时,新区还与中科院国科创新公司共建江西国科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一批海内外高端的中医药创新要素,快速提升中医药科创城的创新研发能力。省药监局食品医药科技创新园、省卫健委江西国际健康城以及赣港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的加速聚集,以高附加值产业推动中医药科创城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赣江新区积极争取省委编办的支持,申请组建中医药科创城的管理机构,努力构建扁平高效、运行顺畅的新体制、新机制。

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省委、省政府明确江西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集中力量发展中医药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为助推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加快落地,赣江新区进一步整合政策、整合资源,出台了16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措施,从支持引进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孵化器建设、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

同时,赣江新区加强与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及省属国企对接,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和建设平台;发挥产业发展基金的作用,重点支持中医药项目的落户;依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助推中医药产业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

“云”涌了:建设、招商步伐日益加快

一年365天,科创城的建设工地除了大年三十这天放了一天假,其余的364天中,始终是一派忙碌的施工场景——这背后是建设者“5+2”“白加黑”、加班加点的工作节奏。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通过近两年的加快建设、加快招商,总投资达42亿元的中医药科创城(一期)建设雏形已显:标准厂房一期1标9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正在加快装修施工;会议服务中心2栋会展中心已封顶;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的公共研发中心及公共服务中心主体结构月底全面封顶;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正在加快装修、计划月底投入使用;“四纵四横”路网的扁鹊路东段已通车……

今年10月份,“全省中医药产业建设现场推进会”的主会场将设在赣江新区,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赣江新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肯定,这也成为新区今后承办规格更高、人数更多的大型中医药论坛的一次“热身赛”。

提起举办大型论坛,就不得不提到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3000个地下车位,具备举办2万多人大型活动的条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创城内星海湖拥有300亩的水面,森林环抱,水景怡人,湖畔规划的星级酒店、高端人才公寓、商务中心和医养小镇等配套项目,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的高端会展平台。

筑巢与引凤并举,建设与招商同步。赣江新区始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中医药全产业链,通过资源招商、资本招商、技术招商、以商招商、集成招商“五位一体”的招商模式,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加快中医药产业项目的导入,打造大健康生态圈区域。

目前,科创城已签约医药产业项目30余个,总投资近400亿元。其中,100亿元的项目2个、40亿元的项目2个、20亿元的项目3个,上市公司8家、龙头药企6家、研发机构10余所。华农恒青和杏林白马药业两家公司加快了企业的上市步伐,促进项目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伴随着这些中医药行业龙头企业的入驻,为科创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据悉,去年9月开工的产业项目中,微纳衍射光学医疗设备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产,海济医药等项目正加速推进。总投资达百亿元的华润江中基地及四川新绿药项目的落户,使科创城“招大引强”目标初见成效。

为加快腾笼换鸟步伐,有效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赣江新区实施了二次开发。通过精准导入高精尖的中医药企业,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双提升”,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推动下,在省科创城推进工作协调小组的具体指导和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医药科创城的项目建设得到齐头并进的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得以实现“四链融合”,向省委、省政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声”响了:“双转一促”催生前行内生动力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中医药科创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赣江新区人”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而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筑牢了发展之“根”和前行之“魂”。

7月18日,省主要领导到赣江新区考察,在肯定中医药科创城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同时,要求切实增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加快推进中医药科创城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科创城的创新能力,汇聚中医药科创城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打造中医药强省的新名片。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7月19日,赣江新区召开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省主要领导调研中医药科创城的要求,通过密集调度部署,聚集投入全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要素,并拿出具体的贯彻落实举措。

7月27日,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实地调研中医药科创城新祺周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环境提升整治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调度会。要求聚焦中医药科创城这个主平台、主战场、主阵地,将其列为“重中之重”,按照“国家级新区门户窗口”的要求,营造浓厚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氛围。

7月31日,赣江新区制定印发相关工作推进方案,将省委的指示和要求分解为主体配套、基础设施、功能平台、招商引资、形象提升、机制体制优化六大类27项、76个具体工作,并对方案具体项目再分解、再细化,明确每项工作的目标任务、阶段成效、完成时限、责任主体。

8月1日,赣江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党工委会议,会议提出了“转重点、强力量、稳增长、编规划、抓项目、治环境、出经验、转作风”八个方面的要求,再次研究部署加快中医药科创城建设等重要事项。

8月2日上午,赣江新区党工委召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对八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传达部署。全体干部职工围绕“下一步工作怎么干”,开展“转重点、转作风、促发展”的“两转一促”大讨论活动,各职能部门、各单位深入发动、人人积极参加。

8月3日上午,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立说立行,前移工作重心,主动搬迁到科创城一线去办公,其他业务处室也逐步、分批次进行了搬迁。

8月5日,赣江新区制定了机关前往科创城一线办公的《实施方案》。

8月12日起,新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和新区机关主要业务部门深入到科创城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办公,大力推进中医药科创城的建设发展。

在确定路线图、制定任务书、绘好时间表的同时,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和督察部门也深入一线,每月汇总情况形成进度专报,以倒排工期的方式挂网督办,确保事事有人抓、项项有着落。“两转一促”大讨论活动启动一个月来,全区干部职工进一步提振了开拓精神、凝聚了发展智慧、理清了前行思路、创新了工作举措,为科创城的建设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据悉,目前赣江新区已形成“一总一前”的格局:位于儒乐湖新城的党工委、管委会作为总部,开展谋划新区全局的工作;位于中医药科创城的“前线指挥部”,做好具体推进工作。

憧憬:打造江西未来新名片

中医药是中国的,中医药也是世界的。

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中医药强省,是时代的呼唤。代表江西向世界展示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的魅力,为江西中医药走向世界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中医药科创城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全体“赣江人”追梦、逐梦的真实写照。

“一年定框架”已经圆满完成,“两年见形象”已是雏形显现,“三年出成效、五年大发展”,成为“赣江新区人”不遗余力地奋力追赶和攀登的目标。

下一步,赣江新区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积极打造江西中医药强省战略的核心引擎,早日扛起全省中医药科创平台的“领军旗”,构建起中国中医药领域中“创新研发、人才聚集、科技转化、产业制造、种植培育”的新高地。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未来,我们可以这样憧憬:伴随着各类中医药论坛(峰会)落户赣江新区,国内外的名企荟萃、大咖云聚,科创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向全世界展现江西一张亮丽的“中医药名片”。

大风起兮云飞扬。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的明天会更美好……(通讯员 张宗金 姚文滨)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