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密织应用场景 高质量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23日11:05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南京9月23日电(记者朱程)在全国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中连续25个月位居地级市第一,在全省信用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系列创新应用被兄弟城市学习借鉴……这是苏州市近年来在信用建设上取得的骄人成绩。

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苏州认真贯彻国家、省各项工作部署,将信用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将信用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围绕政府、企业、个人密织信用体系应用场景,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双嵌入+双创建”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信息化程度高,城乡差异小,具备良好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早在2013年,苏州就建立起由市长抓总的信用建设领导机制,并从“人、财、物、机制”等四个关键环节入手,逐步完善工作机制,打通信息孤岛,强化建设合力。

目前,苏州全市累计出台各类信用政策制度200多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信息4.6亿条,实现全市法人、组织和自然人全覆盖。良好的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为苏州争先探索新应用场景提供了保障。

“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是向以信用为核心的放开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是向以柔性引导、信用为内核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是向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转变。苏州正抓住这一特点,探索‘双嵌入+双创建’模式,进一步提升信用体系在政府端的应用。”苏州市信用办主任顾斌说。

苏州推动部门将信用管理嵌入各自办事流程和业务系统,不断提高信用信息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行政管理、评优评奖等环节的应用效果。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接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和指导各市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争创国家级信用示范县(区),努力争取国家各部委行业信用示范、试点项目落地。

“双嵌入+双创建”思路为苏州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格局提供了指导。一方面,各部门通过嵌入信用模块,从而能同信用信息平台市区两级同建、信用服务窗口各地分设、区域特色培育等模式实现平台无缝对接,把国家、省对信用工作的要求延伸到10个板块。如苏州打造的大数据信用监管平台——“企信通”,其基于统一的底层数据库,可为政府各部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综合服务,推动跨部门联合奖惩等信用管理的探索实践。目前已纳入联合奖惩专题37个,参与部门65家,涉及奖惩对象5782个。苏州打造的“信用苏州”网站同样借助底层数据互通,可为个人、企业等提供在线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深度业务。这些平台和网站建设在去年9月发展改革委举办的全国评比中获得城市组第一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考核等办法,对各县(市、区)加强分类指导,充分调动积极性,探索信用建设“一地一特色”。目前,苏州昆山市正对标示范城市要求,全力创建县级示范城市;苏州工业园区正围绕“一个平台管信用”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经验进行推广。

――鼓励多方参与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苏州震泽以丝织品闻名全国,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评判丝织品质量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如今一套正在建设中的信用监管新办法或将解决这一难题。震泽所有售卖丝织品的商户将会签订诚信承诺书,其信用情况也会对外公示,消费者购买商品后还能通过统一的信用平台进行评价。“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办法使执法者对守法者隐身,对违法者则立即现身,从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震泽打造中国丝绸小镇。”顾斌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应用,需要政府和市场双线推动。近年来,苏州注重创新信用管理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主动参与意识,共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苏州积极培育信用产业发展。苏州利用行业协会的引领组织作用,引导成立信用行业协会5家,信用产业园区2家,备案信用服务机构52家,累计扶持信用项目700多个,安排资金5643.48万元。同时,苏州开展企业信用贯标和人才培养工作,专项资金资助培养信用管理师636名。

苏州也探索公共信用服务与细分领域专业征信服务同步推进的模式,成立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专业化征信平台,畅通政银信息交互渠道,改善中小微型企业融资信用环境。截至目前,已为180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首贷”资金118亿元。

另一方面,苏州推动政府部门对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先行先试。苏州开展以“信用”换“时间”的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试点,将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60%以上。在社会保障、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将信用查询、审查嵌入部门办事流程和业务系统,建立激励守信、约束和惩戒失信的管理机制。

同时,苏州推动多部门合作,开展联合创新。如开展“政税银”信用合作,建立国内首个多部门协同的纳税信用联动奖惩体系,为守信企业提供“绿色通道”,给予免于抵押、增加授信额度、下浮贷款利率、缩短审批时间等融资优惠。目前已累计让4476户纳税人享受信用贷款27.4亿元。

苏州还探索推动司法公信的“智慧审判苏州模式”,首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审判执行主要流程节点信息向当事人及社会公众零门槛、全方位、实质性公开,推动失信行为信息共享、结果互认,促进司法惩戒和社会惩戒深度融合。该模式已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试点项目。

苏州还持续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发挥其标杆引领作用。苏州按照国家19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任务要求,建立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和公共信用评价制度,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引导力和威慑力,鼓励失信主体加快整改修复信用。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因广告内容违法行为,于2017年被苏州相城区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相关信息公布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政处罚栏中。事后该企业积极纠正违法行为,消除了不良影响,至今未再发生失信违法行为。今年,在该公司申请信用修复,并出具了信用承诺书等程序后,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同意了其申请,成为苏州首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案例。

截至2018年底,苏州累计发布“红黑名单”1.5万条,推动企业征信公司为全市超20万户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为7600多户企业解决了超3700亿元的融资需求。

――坚持正向引导 打造“信用惠民”

去年,首届太湖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在苏州成功举行,一批由高校、企业等主体围绕小微企业失信预测、企业合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方案为主题研发的解决方案脱颖而出,为苏州探索如何将大数据与信用建设深度融合提供了智力支撑。

“信用体系建设最终落点在人。我们把信用惠民作为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工程,坚持正向引导,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顾斌说。

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市民信用评价产品“桂花分”。它依托3.9亿海量个人信用数据库,引入第三方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模型运算,得出1300万苏州市民信用量化评分,市民可通过查询机、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遍布市区的市民卡充值机等进行查询。苏州还从守信激励入手,在图书借阅、共享交通、文旅消费等场景让守信者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我们正在探索将‘桂花分’与个人消费、信用等联系。未来桂花分高的市民或将享受专座停车、优先服务、专属特价等专属服务,让守信者成为每个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标杆。”苏州市名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苏州正不断拓展信用应用领域:如开展“政税银”信用合作,建立国内多部门协同的纳税信用联动奖惩体系,开创以“信”换“贷”新模式,为守信企业提供“绿色通道”;与滴滴打车合作推出“信易行”服务,守信个人可成为黑金会员,享受优先派车等服务;与海南省试点跨地区“信易游”项目,守信市民将在海南享受多重旅行优惠等。

诚实守信示范效应正在吸引更多的个人、企业、单位参与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今年上半年,苏州企业库新增529万余条信息,个人库新增2230万余条信息,累计上报省平台311.4万余条。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