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做吉林高质量发展“尖兵”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05日09:46分类:新区

新华财经长春2月5日电(记者关子儒)长春新区自2016年组建以来,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立区、产业强区、科技兴区、开放活区和服务优区,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从796.4亿元增至966亿元。2019年上半年,长春新区实现GDP453.2亿元,同比增长4.3%;1-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6亿元,同比增长24.8%,主要经济指标在吉林省和长春市保持领先,在引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当尖兵、做表率”的作用。

强调创新发展 强化内生动力

长春新区以打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战略定位,将“创新”贯穿发展始终,初步构建起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体系。2017年,长春新区获批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以长春新区为核心的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截至2018年底,长春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60户,实现产值789亿元。

注重培育创新主体。近年来,长春新区实施创新主体“双倍增”工程,搭建了北湖科技园、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载体44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6户、科技“小巨人”企业177户。同时出资1000万元成立中科天使基金,帮助企业解决创新研发资金难题。

10月13日,由科技“小巨人”企业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光学遥感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2A星在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举行出征仪式,准备择期发射。目前,长光卫星已有13颗卫星在轨,先后向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大众等提供了数万次高效、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长春新区每年列支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超1.5亿元,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达5%以上。围绕推进建设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区制定出台了19条示范区专项政策,内容涵盖设立天使基金、鼓励高校院所、激励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奖励技术转移机构等多项内容。

与此同时,长春新区在吉林首推科技“创新券”,新区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作为“创新券”专项资金,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团队可以免费领取“创新券”,用以购买各类专业化科技服务。“创新券”推出后,数量每年大幅增长,目前已累计发放“创新券”1.29万张,兑付4996张,兑付资金2125万元。

促进协同创新。长春新区利用吉林省科研方面的优势,联合“一院四校四所”建设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5个专业技术平台,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60余家。目前,新区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科研中心23个,为“产学研”联合创新奠定基础。

长春新区搭建“科技大市场”,帮助科技成果与市场实现精准对接、畅通转化渠道。在新区范围内,创业企业可以享有省、市、区三级科技大市场提供的政策支撑、技术交易、仪器共享、知识产权等60多项创新创业集成服务。在长春市一级的科技大市场,创业企业2019年的交易额已超300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 探索先行先试

将惠企扶持政策放于前端。长春新区借鉴发达地区及其他国家经验,修订完善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金融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七项政策。同时履行兑现承诺,2019年上半年已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03亿元。新区在政策上与时俱进,金融业方面增加了融资租赁、“科创板”以及券商奖励相关条款,部分企业奖励已经兑现。

将审批改革作为重点手段。长春新区在推进“只跑一次”改革上,自2018年11月起,分三批公布965个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4.79%。新区新建的4万平方米的政务中心投入使用,可办理30多个业务板块的1054项事项。目前该中心月办件量达4000余件,企业来回“跑断腿”已成过去。

2018年初,吉林省决定在长春新区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工作,并于当年3月印发相关试点方案,94项行政许可事项在长春新区先行开展改革试验。截至目前,长春新区范围内“证照分离”累计受理办件量超5200件,试点经验在吉林全省推广,企业经营不再“束手束脚”。

长春新区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率先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采用一块“标准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极大简化审批流程,大幅提高投资率。企业缴清土地出让金后,最快可实现10个工作日内完成开工前审批手续。目前,新区已经成功推出4块“标准地”。

将深化服务作为基本要求。新区已召开各领域企业家座谈会12次,累计参会企业120余户,解决问题134个。长春长光智欧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高端显微物镜和金属基光学系统产业化,核心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通过企业座谈会,新区主动帮助企业申请长春市“高端人才年度奖励”。

“企业高管微信群”让企业与政府建立“全天候”联系,曾一周时间就解决了企业困扰一年之久的网络问题。长春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逸夫介绍,“长春新区企业高管”微信群没有了中间沟通环节,有什么问题直接反映,新区工作人员也会快速回复。新区已通过微信群平台共发布政策信息230余条,帮助企业解决53项问题。

长春东煤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长春新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其融资难问题后,主动联系吉林省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以企业所在地政府机关出具的推荐函做担保,目前担保公司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长春新区落实长春市“万人助万企”活动,组建118支助企工作队深入1355户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14个。

汇聚各地英才 深化产城融合

2016年长春新区获批后,吉林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长春新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依托光电子方向的优质项目,长春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已汇聚近千名各类人才,培育出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长春融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层次人才企业。

吉林省中星电子有限公司是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北地区的总部,主营视频监控安全业务,拥有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模组、摄像机、算法等核心技术。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科研人员占比约50%。产学研的联合发展,让新区的企业有更多研发中心吸纳人才,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当中。

在项目引才的基础上,长春新区实施了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育政策。2011年新区成立之前,便已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对“长白慧谷”入选英才,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无偿资助或股权投资;对重点企业新引进的优秀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每年最高6万元生活补贴等,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吉林省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长白慧谷”人才项目的资金1000万元已经落实,除此之外还有产业落地扶持资金的支持等。目前长春新区已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近5万人,11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4000人入选省、市高级专家,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用于人才引进、服务和搭建各类创新平台。

在政策完善的基础上,长春新区加强了引智活动的开展。目前,“智联招聘”长春新区常态化引才专栏免费为企业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引进人才500余人。此外,近2000平方米的长春新区人才就业服务大厅打造“互联网+人才就业(创业)”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2019年,长春新区启动“慧谷引凤”行动计划,组织驻区企业积极参与赴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人才招聘会、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等各类引才活动,协助企业招才引智。同时会同长春市出入境管理局对驻长春20所高校及区内企业进行留学生就业意向和岗位需求调研,依托出入境政策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留学生等海外优质人才向新区集聚。

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和人才,按照“绿色、智慧、人文”的标准,长春新区积极推进产城融合。2018年,长春轨道交通8号线无缝对接中心城区;2019年年底前,总投资98亿元、全长38.8公里的“三路七桥”工程将打通内外连通的物流通道。除交通外,新区以伊通河北段、北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为依托,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另一方面,新区增强对域内人才的“后勤服务”。长春新区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合作开办4所学校,长春新区已成为长春市基础教育的新高地。新区还为区内各类高层次人才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工作等问题,切实解决人才生产生活实际需求。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