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供应链金融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畅通

新华财经杭州7月7日电(记者吕昂)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意愿,需要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技术手段。为保障产业链上下游稳健发展,浙江强化部门协同,打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以科技手段精准对接供应链金融需求,形成“核心企业(平台)+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服务模式。据浙江银保监局统计,浙江辖内银行已为1.48万家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9659亿元周转资金,并由此为5万余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18万亿元,有力保障复工复产融资畅通。

金融强链 护上下游企业“共进共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物资流通严格受限令建筑行业陷入较长“封冻期”,也让上下游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孙华丰告诉记者,因疫情影响,其下游工程项目账期变久,上游中小供应商的压力随之增大。

“下游建设企业回款慢了,我们向更上游采购原材料的资金压力就更大,碰上大业务都不敢接了。”为亚厦提供基础建材的小企业主安建锋一度很焦虑。如今,通过双方合作银行浙商银行的区块链应收款链平台,上下游间“看得见、摸不着”的应收款被盘活了。

据悉,该平台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征,将供应链沉淀的应收账款上线为“区块链应收款”,解决了传统应收款融资难以防范的造假风险。上游供应商收到供应链核心企业在线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后,当天就能向浙商银行转让变现,省去以往核保核签、见证确权等烦琐手续。今年以来,亚厦的145家中小供应商通过该方式获得融资792笔,总计2.12亿元。“盘活供应链内‘板结’的资金流,上下游才能一起‘转起来’。”孙华丰说。

巧用区块链技术,是浙江银行业强化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和风控水平的一个缩影。该省针对制造业、外贸等不同领域供应链差异化金融需求,精准搭建服务平台,嵌入供应链管理各环节,对接上下游交易信息。浙江银保监局还联动商务、经信等部门,建立跟踪监测评估机制,保障供应链金融畅通,让资金有效直达产业链上下游。截至4月末,纳入重点监测的核心企业405家、上下游小微企业1.2万家,涉及表内外融资余额1317.9亿元。

“抓住核心企业,解决一串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供应链金融让上下游在复工复产中‘同频共振’。”浙江银保监局表示,将强化全链条风险防控能力,持续运用科技、数据打通关键堵点,整合产业链、信息链、服务链,帮助上下游企业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

拓展首贷 促金融纾困直抵小微企业

发挥金融救急纾困、“雪中送炭”效应,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尤其需要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中从未获得过金融信贷服务的小微企业。记者从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了解到,今年1至5月,浙江全省小微企业首贷户数为3.8万户,占全部小微企业5月末存量户数的14.1%;发放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1223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金额的7.3%,拓展首贷户服务初显成效。

首贷户是指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没有贷款记录的企业客户,由于首贷户征信数据少,银行较难客观评价其风险进而放贷。为解决首贷难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分支行和金融机构实施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力争2020年全省小微企业首贷户数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比重不低于15%。

为夯实数据基础,浙江建立全省首贷户统计监测体系。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基于首贷户概念基础,制定首贷户统计规范,依托“央行浙江数字化平台”,实现“全量采数、自动匹配”,并与征信系统、工商企业名录库数据等进行多维比对匹配,确保首贷户统计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政策方面,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定出台《小微企业首贷考核办法》,从小微企业首贷户数和首贷金额两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按月监测、按季通报、按年考核金融机构首贷户拓展情况,将金融机构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央行评价考核体系,与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市场工具使用挂钩,强化激励约束。

该省各金融机构也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上对首贷户进行倾斜。如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在内部考核评价中新设首贷户专项指标,并与分支机构和领导班子考核挂钩;网商银行通过大数据风控,加大对小微电商、线下小微商家首贷户的支持力度。

针对金融机构对首贷“惧贷、慎贷”等问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以基层行审批权限的 “授权清单”和贷款授信办理条件、时限、所需材料的“授信清单”,以及信贷工作人员“尽职免责清单”这“三张清单”为抓手,健全首贷服务机制。目前,浙江全省各级金融机构均已建立“三张清单”并向社会公示“授权清单”和“授信清单”。

此外,为缓解首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浙江完善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省级有关部门提供的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定向推送至金融机构,并推动政府各类公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累计采集市场监管、税务等10余个部门的1.5亿条信息,涉及企业243余万户,提供查询82万余次。

强化风控 提升全链条金融服务能力

产业链上下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尤其通过金融资源的乘数效应,既放大了产业资金运转效率,相应风险也同步集聚。为此,浙江将强化风控摆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关键位置。一方面,加大银保、银担合作和增信,推动浙江银行业与政策性担保“总对总”合作,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具备行业特色的供应链金融险种,为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缓释水平。

另一方面,推动银行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充分整合链上企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相关数据。尤其是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大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持,提升数据质量及准确度,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和线上服务水平提高。

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强化全链条全流程风险防控基础上,下一步将建立完善供应链金融异地服务协调机制,推进跨地区跨银行协作,对相关业务风险权重考核、线上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监管政策。

同时,将加大科技、大数据运用水平,特别是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对传统流程进行优化,推进供应链金融由核心企业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转变。浙江将充分发挥各类生产、交易、管理、政府信息的数字化运用,有效整合产业链、信息链、服务链,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和区块链防篡改功能,核实上下游企业交易真实性,打通关键堵点。

此外,将根据产业链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需求特点,发展差异化金融服务,探索相适应的风险控制模型,并积极推动大型国企及核心企业帮助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降低产业链成本,共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