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安新区围绕“三大三地”持续深入构筑优沃双创生态


新华财经贵阳9月17日电(记者汪磊)记者从贵州贵安新区创业创新服务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贵安新区围绕“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首选地、大创意产业转化目的地、大学生实训实践集聚地”“三大三地”目标,全力推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从政策措施落地、生态环境打造、市场主体培育、服务能力提升、双创氛围营造等方面构筑了优沃双创生态。

释放双创商事制度改革红利

贵安新区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证照分立”“五证合一”和“简易注销”等改革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努力营造便利的投资创业环境,市场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贵安新区搭建了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系统,创业企业、创业团队、服务机构以及个人等双创主体均可通过系统申请兑现相应政策补助,着力解决政策落地实施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项目申报系统通过多部门在线联审联批,对企业、服务机构、个人等开放了7个申报大类、27个申报项目,初步构建项目数据库。同时,加大线下政策宣传及培训力度,构筑有形与无形、线上与线下、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贵安新区行政审批局持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证照分离”改革升级版,率先探索实施名称自主申报改革、企业住所设立登记“1+1”改革、个体登记制度“四放开二合一”改革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等四项改革,实现市场主体快进快出,不断降低准入门槛,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商事制度的四项改革措施降低了准入门槛,充分释放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带动新登记企业大幅增长,贵安新区市场主体已达到1.57万户,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校地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共享空间

贵安新区充分发挥大学城高等教育、科研及人才聚集的优势,本着沟通协调、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的原则,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同探索搭建双向交流机制。

首先,双创扶持政策措施向高校延伸,按年度协商制订校地合作计划,持续推进校地双创教育改革。共建孵化、实训、科研、融资及服务平台,贵州师大、贵州财大、贵州医大、明德学院、贵州轻工、城市学院等分别批建新区科技园、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

此外,围绕贵安新区产业布局,促进校地校企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合作转化,启动高校专利成果梳理对接转化工作,探索高校科研资源和课题的逆向选择与合作。探索校地资源互动共享、人才培养订单式模式,出台“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的激励措施,将有丰富创业经验和资源的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专家学者纳入贵安新区人才储备库、科技专家库和双创导师库,为贵安新区的产业培育、企业的创新发展、师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贵安新区还制定了政策措施,鼓励各高校、园区、乡镇及有能力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举办活动,给予相应配套补助,举办开放式创新创业论坛、大赛、嘉年华活动并备案的,按组织规模、开放程度,对实际发生费用给予50%补助,分别最高为5万元、10万元、20万元。

如贵州师范大学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级、贵州省各类学科竞赛25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63项,涉及学生550余人。其中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铜奖1项;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获二等奖1项。

各类平台建设助力创业企业成长壮大

结合实际,贵安新区把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体系,建立涵盖创业培训、创业引智、创业孵化、创业融资、创业大赛和创业服务的双创体系作为双创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点围绕综保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花溪大学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及乡镇等,培育设立孵化、实训、研发、金融、服务等共享平台,大学城双创园、综保区企业服务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先后建成投入营运。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一批研发、金融及服务平台也先后落地。

打造“智创贵安,共享未来”创新大赛,依托贵安新区双创资源以及贵州大数据资源,面向省内及全国创新创业、智能制造、助力三次产业信息化改造升级关联的企业和团队等进行项目征集,打造辐射全国、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型赛事。以赛事为平台,搭建大数据与产业全面融合、纵深发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平台,促进形成先进技术展示窗口,优化资本对接通道、高端人才交流平台。

成果转移转化难一直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贵安新区围绕大学师生,共建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开展贵安新区高校教师发明专利的调查和筛选工作,梳理出有转移转化价值的科技成果3800余项,经专家评估,对仍保有转化价值的创意和项目,通过路演或大赛形式,推动在贵安新区转化。

如贵州师范大学在原有平台基础上,依托国家级科技园,与贵州省科技厅、贵安新区共同投资的“两大一超”研发平台已进入建设实施。贵州中医药大学重视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具体工作。学校申请的专利91项,获得授权26项,与贵州威门药业、百灵企业集团等企业达成技术委托开发协议,涉及资金规模3.39亿元,合作内容涵盖科技研发、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贵安新区及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形式的探索对于高校智力资源应用及贵安新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