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刘小波:榆林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新华财经西安9月22日电(分析师刘雨)陕西的“北大门”榆林市,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腹地、黄河“几”字弯中心位置,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屏障、战略腹地中心城市。

近日,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小波在由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报告》举办的“多想圆桌会”上就“黄河流域城市发展合作”对话分析师,介绍了榆林市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来,立足陕甘宁蒙晋交界处城市区位,以“主动融入”的姿态服务国家战略的城市实践及建议。

刘小波介绍,根据《晋陕蒙(忻榆鄂)黄河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榆林市在积极推动晋陕蒙黄河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将携手忻州、鄂尔多斯进一步聚焦能源、交通、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合作,共同推进“黄河对岸”府谷、保德两地县域合作示范等事项,打造黄河流域晋陕蒙合作“金三角”。

同时,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也认识到,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背景的沿黄城市合作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刘小波表示,具体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

一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背景的沿黄城市开放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城市间合作协调难度大。

二是同一区域城市往往资源禀赋相近、经济结构相似,以榆林为例,由于周边城市往往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链条较短,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

三是沿黄城市普遍科技创新力量较弱,战略性新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难度较大,内生发展动力不强,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四是沿黄城市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欠账较多,高速铁路建设进展缓慢,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亟待提高。

五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矿区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城市间生态保护修复合作不紧密。

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城市合作,刘小波建议,通过树立“大协调”生态保护理念,健全协调发展机制体制,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产业分工协作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七个方面的工作,加快沿黄城市合作步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