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研报】构建“双循环”格局 破解对外依存度高桎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5日电(分析师郭桢 黎轲)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较高。今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美国的一再极限施压,造成中美关系的紧张升级,外需被进一步压低,依靠外需的增长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外部需求萎缩后,城乡二元结构下机制让内部需求增长缓慢。在这种情况,我国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中美关系紧张升级 中国需苦练“内功”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并在全球范围长时间蔓延,同期中美贸易摩擦仍在,对我国产业链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更大程度的冲击。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变化,进一步对外部需求、国际供应链带来了双重冲击,使得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发生了重要改变。我国提出“双循环”战略,其中以内循环为主体,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市场环境出现的失衡和衰退。

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新的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条例(EAR),并且升级了对中国华为公司的制裁,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美国工业安全局进一步扩大针对中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

5月,美国政府发布《对华战略报告》,宣布将以“有原则的现实主义”为指导,采取对华竞争的方针。

6月,随着香港国家安全立法的推进,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出口管制。同时,国际环境也在更大范围发生着变化。

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美国已将中国作为战略对手,未来极限施压可能会是常态。美国一再极限施压和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导致了国外需求的大幅下滑,也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提供了客观条件。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努力提高“内功”,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外部投资者,就可以无惧美国的极限施压。

国经济长期存在对外依存度较高情况

长期以来,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GDP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以出口对GDP占比来衡量,2019年中国对外依存度是17.4%,美国是12.2%,日本是14.7%。近期,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显示:32%的关键材料领域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超过95%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造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在2008年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外部产品和技术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2003年到2008年间,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50%以上,2006年到2008年间外贸顺差占到GDP的6%以上。随后由于我国工业逐步完善,我国外贸依存度下降,国内消费重要性逐步上升。到2019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1.9%,较2012年回落了13.5个百分点;2013年到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5%,较2008年到2012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

1.jpg

扩大消费是拉动内需的关键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适时提出调整“双循环”战略,让经济增长向内循环为主的模式进行转型,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过程。用“双循环”来取代原来的主要利用国际资源的新发展格局,可进一步降低GDP增长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并不需要主动去降低出口。而是主要增加内需,外需比重自然会下降。这是一个发展长期的战略,必须依托高度发达的市场机制,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jpg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增长模式,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内循环要畅通起来,必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特别是供给体系和国内需求要更加适配。

内循环的核心动力是拉动消费。从需求侧看,消费能力受制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如果产能过剩困扰经济运行,国内循环就难以畅通。目前,消费在GDP中的占比较低,从2007年到2019年的十二年间,仅增加了两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债务额在GDP占比却翻了一番。国内消费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低,扩大消费意味着收入再平衡。

这次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蔓延,我国政府应对有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国民经济在二季度率先实现了止跌回升。扩大内需关键是要立足于14亿人口广大的市场,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是提高消费能力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加强医疗、卫生、教育、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才能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提供有效的回应,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从而使内需潜力得到最大释放,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内循环为主绝不是自我封闭

以内循环为主,兼有主动和被动的含义。从主动方面讲,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显著提升,且居民收入到达中等收入水平后也会提升消费能力;从被动方面讲,“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对美国“去中国化”和全球经济全球化逆流的防御性反应,是为了提升在中美关系紧张格局下的国家安全。

对外开放对于国内大循环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扩大开放可以更好地赢得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支持,实现得道多助,避免不利的“站队效应”。同时,扩大开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去中国化”的意图,保持信息与世界的同步,避免陷入“夜郎自大”的封闭社会。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扩大开放才能避免矛盾的激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的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国际收益减弱的情况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国内改革、打通内部经济循环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重心。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当中,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从而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的韧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双循环”格局 破解对外依存度高桎梏.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