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财报解读】2020年地方性银行实现稳定发展 两项监管新规指导新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3月10日电(分析师邢博 王欣蕾)3月5日成都银行公布其2020年业绩快报,至此,23家A股上市的地方性银行中已有17家披露了业绩快报,其中包括10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业绩快报显示,17家地方性银行在2020年均实现了稳定发展,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资产规模稳定扩张,部分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显著。

进入2021年,监管层明显加大了对地方性银行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等的监管指导力度,在年初先后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这两项政策的发布,将对地方性银行经营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将促进地方性银行加紧公司治理能力建设,促进地方性银行更加重视声誉风险和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同时也将加剧地方性银行差异化竞争,促进其业务结构调整,从而更好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一、2020年地方性银行实现稳定发展

1.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2020年,17家地方性银行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86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10家城商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790.54亿元,同比增长5.39%;7家农商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105.31亿元,同比增长3.68%。

具体来看,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7家地方性银行中位居前三,均超过百亿元。其中上海银行最高,为208.85亿元。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紧随其后,分别达到150.66亿元和150.50亿元。

从同比增速的角度看,17家地方性银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宁波银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为9.73%,盈利增长显著。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8.54%和8.22%。

从营业收入来看,2020年,17家地方性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2705.84亿元,同比增长10.19%。从规模来看,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和宁波银行营业收入规模显著大于其余地方性银行,分别达到520.26亿元、507.46亿元和411.11亿元,3家银行营业收入占17家银行合计营业收入的53.18%。从同比增速来看,17家银行中除紫金银行和江阴银行同比出现小幅下降外,其余银行营业收入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厦门银行同比增速最高,为22.55%。此外,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和无锡银行的营业收入也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2.资产规模持续扩张

2020年,17家地方性银行资产规模合计达到11.83万亿元。其中,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资产规模都已超过1万亿元,分别达到2.46万亿元、2.34万亿元、1.63万亿元和1.17万亿元。

与2020年年初相比,17家银行资产规模都实现了稳定扩张。除紫金银行(增速为8.12%)外,其余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其中,宁波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最高,为23.45%。其次,青岛银行增速达到23.07%。


二、两项新政策对地方性银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春节过后,银保监会连续发布两项重要监管政策,分别针对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和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加强监管和指导。这两项政策的发布,对地方性银行经营发展将产生多方面影响。

1.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旨在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办法》提出声誉风险管理要以“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为原则,强化公司治理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强调构建组织健全、职责清晰的声誉风险治理架构和相互衔接、有效联动的运行机制。同时,《办法》从全流程管理和常态化建设两个维度提出监管要求,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建立全流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声誉风险管理完整闭环,并要强化声誉风险日常管理工作。对于地方性银行来说,《办法》提出的监管要求对下一阶段工作将主要产生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将促进地方性银行加紧公司治理能力的建设和提高。当前地方性银行公司治理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基本确立了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治理体系。但从近年发生的多起地方性银行风险事件来看,不少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还亟待提升。

此次银保监会发布的《办法》虽然是针对声誉风险管理的,但《办法》强调了公司治理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对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声誉风险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责任和职责分工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强制性考核办法和具体问责处罚措施,这将有力促进地方性银行进一步强化其公司治理能力。要建立起符合监管要求且行之有效的风险治理架构和体系,地方性银行需进一步加强自身公司治理能力建设。

另一方面,将促进地方性银行更加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声誉风险本身较难和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进行明显区分,也较难进行直接测算。此外,对于处于发展扩张期或经营压力相对较大的地方性银行,其对声誉管理的敏感度也普遍低于对利润增长的敏感度。因此,常常出现银行对声誉风险不够重视或者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然而,疏忽和不规范管理声誉风险,将给银行经营发展带来显著不良影响。2020年就发生个别农商行和城商行因为谣言引发集中取款事件,充分暴露了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

此次《办法》详细规定了全流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规则,给予了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全流程管理指引,这将更好帮助缺乏经验的银行完善相关机制,更好的建立起全流程和常态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督促银行重视声誉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处置管理能力。

声誉风险体系的搭建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性银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不少中小银行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不够规范,通过监管把声誉管理流程标准化,把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对银行业应对突发声誉风险有重要意义。

2.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强化银行风控主体责任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日前,为推动有效实施《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行为,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根据《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从五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包括落实风险控制要求;严控跨地域经营;加强出资比例管理;强化合作机构集中度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其中,前两条细化的监管要求对地方性银行将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互联网贷款比重较高的地方性银行形成较强的约束。

一方面,将督促地方性银行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并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这项监管要求对于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大型银行来说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很多风险管理能力较薄弱的地方性银行来说影响较大。

当前,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渠道,与助贷机构合作成为了很多地方性银行加快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合作中许多地方性银行并未独立实施核心风控环节的管理,很多互联网贷款的贷中、贷后风险管理工作是助贷机构在承担。但是,助贷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非常有限,也常常存在未尽责的现象,风险隐患较大。因此,《通知》专门强调了银行要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这对于地方性银行来说,必须加快健全和完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的步伐,加速建立自主风控体系,独立展开对互联网贷款的风险管控。

然而,受资本金和人才技术的限制,许多地方性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竞争力相对较弱,要达到监管要求面临较大挑战。对此,2021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这将成为地方性银行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有力渠道。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对中小银行而言,单个银行自建风控成本高昂,因此适度接收大型银行的技术、经验和方法,有利于中小银行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也有利于学习大型银行的风控和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将加剧地方性银行差异化竞争,促进其业务结构调整,更好服务本地经济发展。《通知》提出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这条监管要求目的有二:一是降低信贷风险,许多地方性银行通过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扩张异地业务发展,变相实现跨区域经营,但是这些地方性银行缺乏异地经营管理的能力,并且对于贷后的风险监管非常薄弱,风险隐患较大。严控互联网贷款的跨地域经营,将阻止地方性银行盲目无序扩张,促进其回归本地、回归主业,有效降低互联网信贷风险;二是促进地方性银行集中火力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通过互联网贷款大力发展异地业务,势必会挤压地方性银行对本地客户的服务空间,尤其是本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易被忽略,这与地方性银行的发展定位相违背。立足本地市场、服务本地客户是地方性银行经营发展的基本定位,是监管部门一以贯之的监管导向。

然而回归本地也将给地方性银行带来诸多挑战,在一段时期内,地方经济规模发展一般较为稳定,因此本地客户量、存款量、融资需求也是基本稳定的状态,这将导致地方性银行差异化竞争压力显著加大,地方性银行必须积极转型升级,深耕区域市场,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效率,才能在相对有限的市场中取得较好的发展空间。


编辑:范珊珊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2020年地方性银行实现稳定发展 两项监管新规指导新发展.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