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高可再生能源比例、高能源效率、煤炭替代和绿色甲醇结合是实现碳中和最优路径

新华财经北京5月20日电(张磊)5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的《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发布会暨碳中和与绿色能源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碳中和与能源转型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一书提出,高可再生能源比例、高能源效率、终端部门煤炭替代和绿色甲醇相结合的能源转型方案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的最优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介绍,以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潜力,碳中和将成为一个万亿级的新兴产业,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增长点。能源转型不是以减缓发展为代价,而是要通过创新能源新技术、创造能源新业态,来推动经济更好、更快、更绿色的发展。需要在满足经济与民生对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在经济上合理和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推动从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向碳中性能源、低碳能源和高效能源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刘强在介绍该书时指出,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点有三个,一是我国碳基能源比例过高,且其中大半为煤炭。高比例含碳能源的使用意味着高碳排放,因此,加快推进对非碳能源的使用是减碳目标实现的重点。二是使用非碳能源可以实现减碳,但是没有达到碳中和及固碳效果。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应同时配合各类固碳方法,将二氧化碳重新纳入能源系统循环之中,这样才能更接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三是实现碳中和的各种技术成本居高不下,有待实现技术突破以降低成本。

针对以上难点问题,该书提出,通过节能实现减排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通过节能实现减排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尤其是碳基能源的使用效率,如降低煤电的度电煤耗、提高电器等用能设备的能源效率等;另一种是通过减少终端产品的需求、减少建筑建设、减少出行距离等降低对能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低碳和非碳能源的发展,可以部分取代高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再生能源是未来降低高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包括风电、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通过降低总体碳排放,大大减轻实现碳中和的压力。

再者,碳基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化学碳循环是利用化学工业过程,把工业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合成为液体的醇醚化合物,一般为甲醇、乙醇、二甲醚。这三种醇醚化合物都可以作为能源使用。通过这一循环过程,可以实现碳中和或者部分碳中和。

此外,实现碳中和,除了节能、能源转型、工业碳中和之外,生态固碳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为找到实现碳中和的可行路径,该书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开发的中国能源系统模型(CEMS),把各种技术路径和发展情景纳入总体能源系统,并进行情景分析,最后得出高可再生能源比例、高能源效率、终端部门煤炭替代和绿色甲醇相结合的最优推荐路线。

结合以上观点,为实现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该书建议,一要大力发展碳中和技术体系,包括工业、交通、建筑能源碳中和技术,农业、分布式和移动能源技术;二是提高非碳能源和碳中和能源(二氧化碳制绿色醇醚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此,需加快建设风电,适度发展核电,实现氢能技术、储能技术和绿色醇醚燃料的商业化利用;三是到2060年实现能源结构接近80%非碳,可通过价格手段推动能源转型,如提高煤炭使用成本,加大对非碳能源的支持力度等;四是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改善工作。


编辑:梁晓云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