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探索村企联建模式 推动资源性城市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太原7月7日电 在一个以煤焦钢化为绝对主导的工业型城市,如何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山西省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介休市近年来高位规划,因地制宜,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搭建村企对接平台,有效整合工商资本各方资源,不断探索村企联建模式,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本。

示范引领串联乡村振兴带

作为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介休市因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土地面积7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967万亩,农业人口近20万人,年产能856万吨焦炭、1440万吨煤炭、300万吨生铁、260万吨粗钢、160万吨高线、120万吨H型钢、28万吨碳素、1.94亿吨洗精煤,焦炭出口量曾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拥有煤焦化、煤焦钢、煤焦电等产业链,民营经济活跃,工商资本实力雄厚。

据介休市副市长赵辉介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期,介休市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介休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介休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做到一村一策,完成“一图、一表、一说明”。

同时,介休市在全市范围内择优选取村委班子团结、集体经济基础较好、村容村貌整洁的村庄,先行先试打造不同类型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精品示范村和重点治理村,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乡村由“形态美”到“规划美”、由“一处美”到“处处美”、由“环境美”到“发展美”、由“外在美”到“内涵美”、由“一时美”到“持久美”。

南槐志村位于5A级风景区绵山脚下,是连接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的重要枢纽,居住人口188户502人,村域面积5176.6亩,耕地面积1694.65亩。作为2020年精品示范村,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南槐志村整合闲置土地,建设了农家民宿、采摘观光园等项目。

据南槐志村村支部书记刘小宁介绍,依托绵山旅游资源,南槐志村利用环境优势,发展庭院经济,打造晋中市“民宿旅游第一村”,将民宿朝由“有”向“优”、由“民”向“名”的方向提升,用民宿带动乡村旅游立体化开发。2020年,全村共有民居124幢,其中45家具备接待能力,游客日接待能力达1000人次,民宿产业实现增收5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达14000元。

截至目前,“通过示范带动作用,介休市已经构筑一村一品、多村连片,一乡一业、多业成带的廊带,逐步串联‘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繁荣和谐、留住乡愁’的乡村振兴连片区域。”赵辉说。

村企联建焕发乡村发展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单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赵辉表示,近年来,介休市利用工矿企业众多、工商资本雄厚的优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不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让乡村发展迸发新的活力。

调研发现,为增强企业的社会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介休市积极搭建村企对接平台,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干部包村企业联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案》,在全市20个示范村、30个重点村、50个推进村共100个乡村开展包联共建工作。

张壁古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十大魅力名镇”。2009年,介休市通过引进凯嘉集团投资近6亿元对张壁古堡进行保护性开发,并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此外,凯嘉集团还投资建设了占地140余亩的张壁新村,建成村民别墅222套、单元楼239套,通过折价置换方式实现整村搬迁。村民从此告别了阴暗潮湿的旧房子,住进了窗明几净的小别墅,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15平方米增加到40平方米以上。

坂地村位于介休市西南半山区半丘陵地带,村域面积2243亩,耕地1159亩,全村 168 户共500余人。坂地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温锦滨原本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他带领村“两委”力挑坂地村美丽乡村建设重担,先后投入2000万元实施整村街巷硬化、煤改电、土地整理开发等民生工程,成立农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资产由不足20万元增长到500余万元,村民每户平均增收4.5万元,坂地村被评为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通过村企联建,介休市充分撬动社会资本投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企业在发展思路、人才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优势,能人带动、企业支撑,帮助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共同推动了介休市农业升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赵辉表示,截至目前,介休市已引进50家规模工矿企业投资农业产业,100家企业投入联建资金6500万元。

党建领航泛起文明乡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实现乡村振兴,党建领航不可缺席。调研发现,介休市近年来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培育人才、引领发展、乡风塑造等诸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凝聚治理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三道河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以前告状成风,村内大小街巷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连续四届支部不健全。三道河村村支部书记温才表示,三道河村坚持党建引领,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文化绿化、宜居宜业、文明创建入手,全面攻坚人居环境改善,全面建设文明村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精神面貌为之振奋,成为山西省“文明村、卫生村”、晋中市“农村环境治理样板村”,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据温才介绍,依托支部、村委这一核心辐射点,三道河村建立起12人的网格小分队,构建“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村民日常事务交由各片区网格员把关签字,网格员未经调查不得随意签字。同时,三道河村一改往日“一言堂”家长作风的集权观念,坚持党员率先垂范,共商共建共同监督,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如今,村内兴建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长廊和1000平方米党建示范街,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好的村风民风,涌现出一系列好人好事,争当好人的氛围已经形成。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温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赵辉表示,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介休市先后选派20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提拔3名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乡镇长,共有10 名优秀农村“两委”干部进入了乡镇班子,150多名能人进入农村“两委”班子,形成乡村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介休市聚焦重点,设岗定人,四套班子成员包乡联村,对164个行政村全面摸排、逐一研判,结合上年度年底考核、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及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确定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提升提质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30个重点村,并通过广泛报名、查阅档案、个别谈话等环节,按照注重政治标准、注重人岗相适、注重年轻干部“三个注重”的定人办法,双向对照、双向选择,把合适的人派到适宜的村。

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党建领航,2019年以来,37个后进村党组织得到转化,推动完成义棠镇师屯南村、义安镇东大期村、城关乡郭家堡村等6个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培育了多个从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