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江北新区“绿色基因”

南京日报2019年06月28日13:13分类:新区

昨日,由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19南京江北新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新鲜“出炉”。《报告》显示,在5个一级评价指标中,江北新区在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两项上接近满分,在环境质量、自然禀赋和节能减排方面表现良好,绿色发展水平在江苏省各城市中排名首位。

在全省一众城市中,江北新区缘何能够脱颖而出,坐上全省绿色发展水平“头把交椅”?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区,解码“绿色基因”。

——坚持生态先行 走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也是生态本底优异的江北新区始终坚持的发展原则。

2011年,江北新区委托编制《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为未来15年的发展提早做出战略规划。2018年,为对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新区完成了《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从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江北新区规划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水陆生态系统、环境风险、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岸线资源、矿产资源、环境功能、人群健康等15个方面建立了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与评价。

报告书指出,规划方案发展规模的资源能源可承载,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均能满足规划需求从而论证了总体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并制定了预防性环保对策,针对可能出现的负面环境效应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要求。

秉持着规划先行的理念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江北新区在绿色发展创新实践领域稳步前进。2017年,成立江北新区直管区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制定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并牵头组织相关具体管理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群众获得感。2018年1月,为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创新环境监管机制,提升环境管理效率,江北新区率先在产业技术研创园开展“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试点,提出制定区域统一的项目准入环境标准,编制“四个清单”和简化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的目标。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CBD地下空间一期项目约140万平方米正在紧张建设中,综合管廊一期已建成9.159km,二期已完成主体土建13.4km,持续扩大城市空间复合利用效率。

去年底,江北新区“新主城”定位明确。“新区在新主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绿色标准、生态标准,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生态之城’。”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瞄准新兴产业 激活“绿色GDP”

2018年8月17日,南京江北新区举办2018绿色发展及绿色金融国际高峰论坛,标志着南京江北新区在绿色金融上的探索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宣告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公司化运行的绿色金融研究机构。

2018年10月30日,联合赤道—中研绿金绿色金融评估认证中心落户南京江北新区,预示着江苏省在引入跨省专业机构、拓展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9年4月19日,长三角一体化绿色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江北新区举办,一个个绿色发展平台得以初步搭建、完善。

不足一年的时间,从个案到平台;从机构到产业;从理论研究到体系建设;从一点点探索到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风生水起。“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为绿色经济注入‘源头活水’。”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江北新区摆脱传统金融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绿色经济在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经济,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助力,更离不开绿色低碳现代产业的支撑。江北新区紧紧围绕“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国家战略定位,聚焦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建设,积极构建“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四大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两大生产性服务业的“4+2”产业体系。

经过近年来的培育,更加科学、高效、节能、环保的“4+2”现代产业体系正加速形成,“两城一中心”越筑越高。以今年前4个月为例,江北新区实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130个,占产业项目总数86%,绿叶制药、先声东元、展讯通信等“两城一中心”重点企业营收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芯片之城,1—4月,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增长52%。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已通过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并纳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世界半导体大会永久落户南京。基因之城,1—4月,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增长41%。北大分子医学研究院与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拜耳公司签署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微创医学成为全市首家获上交所科创板受理企业。新金融中心,扬子江新金融创意街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赛仕软件、中研绿金、江北新区产融中心等一批项目陆续入驻。

现代产业地标迅速崛起的同时,江北新区不断提速新材料科技园转型升级步伐,实施企业智能化和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GDP“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越来越高。

——狠抓环境保护 铺染绿色发展底色

挥锹铲土,扶苗填坑,踏土夯苗……三月时节,草长莺飞,在江北皇厂河附近的江岸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以前这里非法码头聚集,地面是布满污渍的硬质水泥地面,远远望去灰蒙蒙的一片。”江北新区枢纽经济区发展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枢纽办对皇厂河区域非法码头进行了全面拆除,完成了初步覆绿。为推动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前期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启动海港枢纽经济区长江岸线覆绿工程。

覆绿工程以“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为原则,总计将种植花叶芦竹16.6万平方米、柳树14.7万平方米、墨西哥落羽杉3.0万平方米、草籽2.2万平方米,穿插种植枫杨和乌桕,使整体景观更加错落有致。此外,新区还将统筹湿地、滩地、河口、防洪、绿化、景观建设,实施新化生态湿地公园、大厂生态公益林、宏波码头生态覆绿等项目,加快构建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全面展现长江岸线美丽风貌。

江岸,最美滨江“绿丝带”慢慢显现在世人面前;城内,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这就是江北新区倾力打造的“青龙绿带”,起于沿山大道、止于滨江大道,从老山直接贯通到长江。7.5公里的绿带通过形成连续的景观步道和绿地系统,串联起启龙亲江公园、飞龙丽景公园、龙德养生花园、明龙园艺游园和瑞龙郊野公园,设置有贯穿整个绿带的山水廊道、健身步道及骑行廊道,并与其他园路体系形成有效串联,打造春华秋实,夏荫冬香,可观可赏可游可憩,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绿带。如今,青龙绿带一期工程景观已基本完工,启龙亲江乐园已于3月试开放;二期工程正有序推进,年底有望完工,预计明年春节前后对外开放。届时,生态宜居新区增绿添彩,绿色空间将大大拓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江北新区深谙其道,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要求,加快推进群英河及朱家山河补水等重点工程,开展城南河等六大流域200个片区雨污分流和42条河道整治;深化内源治理,推进绿水湾、七里河、城南河水系联通,实施江北中心区、桥北片区引水补水,全面盘活水系,努力描绘碧水清流新画卷。

与此同时,江北新区全面配合落实国家、江苏省和南京市各项绿色发展政策要求,并结合自身发展,陆续出台《南京市江北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度实施方案》《加强对南京市江北新区环境影响评价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以及《2019年江北新区环卫管理工作重点》等多项指导性政策文件,全方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厚植城市发展最美底色,让人民共享绿色生活。(撰稿 朱晓露 孙敬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