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开区打造多重招商优势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17日08:41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重庆7月17日电(记者王松涛)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重庆经开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大胆创新,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多项指标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财税收入连续7年保持10%以上快速增长。在商务部去年对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重庆经开区位列西部第三。

——多形式招商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重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一清说,招商引资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助推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重庆经开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开展多形式招商,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一是平台招商,提升经开区海关功能,推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经开区办公室顺利运转,推动重庆比荷卢国际物流公司东港公共保税仓库建成投用。二是项目招商,优化推出产业金融示范区、创意设计产业园等30余个招商项目。三是产业招商,围绕手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优势产业持续招商,重庆经开区去年签约项目37个,累计签约金额326亿元。与高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新增德富莱、机床集团神箭公司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引进重庆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3A级实验室等国家重点科研平台。在外资外贸水平方面,经开区促成谊品弘科技、科莱博等4家外商投资企业来投资,外资到位7898万美元,推进厚泽小贸等金融类企业通过增资和外贷等方式利用外资8522万美元。推动维沃、五峰、融讯等重点企业进出口份额超过经开区进出口总额的70%。

重庆经开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契机,设立招商公司实施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围绕产业招商,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去年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15.5%。手机出货量达到5000万台,智能手机占比超过80%。物联网产业也加快集聚,中移物联网连接数达到4亿个,中交通信、中交兴路提速发展,高通“中国智能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阿里“飞象工业物联网”、中国信通院“物联地带·渝”等产业创新孵化平台正式投运。国家信息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城投金卡RFID智能交通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易华录城市数据湖示范湖等大数据项目落地运营,区内聚集的大数据相关企业已达300家。

重庆经开区还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智能产业生态。以美的、维沃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强核心零部件的招商,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聚,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打造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形成招商引资持续优势

重庆经开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刘家勤说,只有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提高对入驻企业服务的专业水准,才能使园区的招商引资形成持续优势。

据介绍,在提升服务专业水准方面,经开区的做法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创新经开区开发管理模式、投融资体制和政府服务机制,健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合理压缩重点产业和重点建设领域审批时限,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推动“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和备案等事项进行标准化管理,完善市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外商投资企业行政审批标准化。把中外合资企业法律规定的3个月审批时限压缩至13个工作日,将除关联并购外不涉及外资限制性措施的外资并购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办理时限由11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在提高审批效率方面,经开区进一步完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通过网上平台查询政策法规和办理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增加到40余项。三是建立政务、财税金融、要素保障三大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廉洁、高效、优质、规范的服务环境,促进签约企业尽快入驻投产。通过简化审批环节,建立企业审批服务代办制等16项改革举措,涉企审批事项办理时间总体压缩60%。还打造了“智信经开·区域经济大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涉企服务事项全口径、全流程线上办理。

重庆渣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曾引荐高盛公司和凯华公司成功落户重庆经开区。公司董事长陈戈说,我们曾在内地多个园区考察,到了重庆经开区后,发现经开区对和外资企业打交道的规则了解很深,服务很规范很专业,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准确,又能灵活创新。外资机构最感兴趣的是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政策的创新应用,重庆经开区在这方面确实专业,既知道企业想要什么,又能灵活处理事情不违反原则。

陈戈说,重庆经开区在招商时没有其他地方那些套路,不搞所谓的优惠,不请客吃饭,就是扎扎实实办事。有什么事需要办理,给管委会打电话就能解决。在办理过程中,他们还不断反馈进度,各方信息都及时和我们沟通,态度真诚,令人印象深刻。

重庆经开区把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作为提升专业服务水准的重要方面,开展走访活动,围绕企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领导对口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重大问题联席会商制度、企业信息台账管理制度、服务质量企业评议制度等措施。针对企业需求,出台了企业问题限时办结、企业服务通报考核、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要素保障等多项规章制度,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去年以来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300余个。

重庆经开区投资促进局招商科段平说,重庆经开区还把园区招商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共赢。区内的重庆飞龙汽车零部件公司拟转型做物流行业,管委会考虑到他们物流行业的经验不足,就主动帮他们联系新加坡一家物流公司对接。这种合作不仅给飞龙公司带来资金,还带来了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经验,飞龙公司因此受益匪浅。

——打造三条服务链形成招商引资立体优势

据介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重庆经开区还探索打造出三条服务链,全方位服务区内企业。

一是打造“金融—供应链—企业”服务链。引进或参股电子信息供应链管理公司,通过银行授信和委托贷款方式支持供应链管理公司为生产型企业开展采购分销、库存管理、国际中转、国内配送、进出口通关等业务。政府平台公司与三峡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手机企业提供订单融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授信等融资服务,帮助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及时解决物料采购、增值税出口退税等问题,加速电子信息企业资金周转回笼,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经开区去年还通过开展“金融+信用”合作,为企业提供1.9亿元低成本、无抵押贷款。应用“智慧+信用”手段,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涉企事项便捷化线上运行。

二是打造“财政—海关—税务”服务链。每年安排4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科技研发情况,通过关键设备购置补贴、研发补贴、首台套补贴、房租补贴、物流补贴等方式向企业提供专项扶持。经开区海关针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支持建设保税物流平台,完善区域通关和一体化通关,进一步简化报关、查验等流程。税务部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将出口退税时间缩短至30天。

三是打造“用工—住房—社保”服务链。出台《关于加强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稳岗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企业招工、稳岗,并承租3000多套公租房,专门用于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入住,同时还从社保、教育、医疗、交通、户籍等方面为企业用工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企业用工稳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

段平说,三条服务链形成招商引资的立体优势和全程化的服务保障网络,园区的专业服务水平因此得到整体提升,也让企业能更加专注于经营和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