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多措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全链条”覆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16日09:10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社信息兰州9月16日电(记者卫韦华)生活垃圾分类后可扫码积分兑换物品、对垃圾分类执行不力的物业公司开出罚单、建设大型厨余垃圾处理厂使垃圾“变废为宝”……近日,记者在甘肃省兰州市调研时了解到,自国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兰州市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步骤,探索推行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与思想意识同步推进、民众自觉与政府强制同步实施、购买服务与自主实施同步尝试”的三同步工作法,逐渐形成了从前端投放、收集、转运,再到末端处理消纳全过程覆盖的垃圾分类和处置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垃圾的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提高生态环保效益。

——因地制宜细化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兰州市被确定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

为尽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实施,2018年1月兰州市通过了《兰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实施区域、分类要求及市直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2019年2月,《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该办法明确了兰州市生活垃圾将按照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实施分类管理。同时,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未按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将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有了制度的保障,兰州市垃圾分类处理实施的进程不断提速。记者从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兰州市共有150余个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示范片区,基本可以实现垃圾分类的全处理。餐厨垃圾有专门的兰州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示范项目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可回收垃圾由运营企业和物业公司通过礼品积分兑换活动置换后,通过兰州市“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回收至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回收再利用。

甘肃省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甘肃金创绿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则负责完成对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等有害垃圾的处理。其他垃圾由兰州市环卫部门负责清运,日产日清,运至兰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

同时,兰州市通过招投标购买和改造现有垃圾运输车辆104辆,解决了易腐(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装混运的问题。今年4月,兰州市厨余垃圾运输车辆已正式上线运行。此外,兰州市安宁区垃圾分类运营中心也从今年4月起运行,此运营中心集可回收物分拣打包、大件垃圾拆除破解、有害垃圾分类暂存和厨余垃圾堆肥处理等功能为一体,为兰州市末端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

——奖惩并重,提升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大多数市民知道应该垃圾分类,也具有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但实际操作中,因为收运处置环节缺乏衔接、嫌麻烦导致动力不足等原因,致使垃圾分类推行不够顺利,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仍然比较低。对此,兰州市建立起全方位的监管网络和奖惩机制,引导个人、企业提高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在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街道渔业家园小区,居民可以免费领取智能垃圾分类箱的积分卡。住户只需拿积分卡片扫码后取出条码纸,再将条码纸粘贴到投放的垃圾物上,最后再把粘贴好条码的瓶子、纸箱等分类投入到垃圾箱内,就可以获取积分。攒够一定数量的积分可以兑换饮料,也可在线上商场兑换米面油等商品。

据拱星墩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冯治介绍,渔业家园小区作为街道首推的试点小区,覆盖居民不只局限于本小区居民,周边居民都可以到指定地点领取积分卡,参与“存”垃圾兑积分换奖品活动。

“如何调动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很重要。智能分类箱操作起来简单、快捷,以商品回馈的激励形式又可以培养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可谓一举两得。”冯治说。据悉,兰州市将在年内投放近千台智能分类垃圾箱,可覆盖全市所有的小区。

一方面是调动积极性的奖励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发挥震慑作用的“罚单”。今年7月8日,因兰州市安宁区新康花园一户居民长期将垃圾混装投放,垃圾分类督导员多次劝导无果,兰州市安宁区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联合安宁区城管局对其开具了罚款200元的处罚决定书,这也是兰州市首次对个人开出的垃圾分类罚单。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仅靠简单的宣传,作用并不明显。以法律法规强制约束是必经的一步,我们最终目的是希望全社会形成以‘制度为辅、自觉为主’的行为习惯。”安宁区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王晓梅说。

——垃圾分类克难前行仍需多方合力

记者在兰州市多个小区走访时发现,尽管各小区是按照统一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但实施情况差异较大。在一些小区里,垃圾桶虽然标明了分类,但居民仍将垃圾随意丢弃。一些小区没有垃圾处理配套设施,纸盒、塑料瓶和厨余垃圾等堆放在一起。

“生活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绝不是一阵风。”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张博、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科科长袁立铭等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影响面广、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但这一工程的落实任重道远,需要理念、制度、设施、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全民参与。

一要加强垃圾分类顶层设计,推行因地制宜的分类模式,进一步出台细化实施方案和指导办法。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贾卓表示,可采用“互联网+资源回收”等智能回收方式,以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和品质,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于末端垃圾处理,宜采取焚烧发电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二要建立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全过程系统性设计和统筹管理。张博认为,地方政府应建立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统筹协调环卫、住建、商务等部门,以及城市居民和资源回收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消除两系统间的壁垒,实现融合发展。

三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配套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促进垃圾分类工作从制度化迈向法制化。甘肃政法学院环境法副教授巩海平建议,应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法中对生活垃圾分类的义务构成、责任要件做出普适性规定。除此以外,根据实践需要,可以考虑对当前法律体系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以实现体系、结构、内容上的协调。此外,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分类回收标准体系,对行业标准和方法、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等进行明确规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