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走向未来的创新策源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在创新驱动的竞赛中,中国正在跑出加速度。在辽阔的创新版图上,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新崛起的国家级新区,正以面向未来的姿态,意气风发,先行先试,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先导区和长江经济带创新支点。在“强起来”这一新时代的主旋律中,江北新区依靠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创新格局。

地处长江经济带建设门户城市的地缘优势,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叠加政策优势,聚合国内外“新创业家”的人才优势……正让江北新区在发展中实现更快的赶超,自2015年获批以来,江北新区蹄疾步稳,尝试用更多的创新跻身世界创新舞台。

正是由于江北新区旗帜鲜明地引领创新、矢志不渝地推动创新、尽心竭诚地保障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如今,具有“江北气质”的创新名城先导区初具形态: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人才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综合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143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528亿元。2018年,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3%,增幅位居江苏省首位,在目前19个国家级新区中,经济增速稳居第一梯队。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江北新区有关创新驱动的制度设计日臻完善,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蹄疾步稳,通过创设一批涵盖投资、金融、政府职能转变诸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核心制度,初步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

释放政策叠加效应,为创新创业开辟大道通途。江北新区制定出台创新创业十策、“创业江北”人才十策、金融十条等系列创新政策,全方位支持园区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发展。走进江北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精准解释出台的创新政策,对于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才,还会格外提供针对性的咨询与创业辅导。在线上,江北新区为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示范应用场景,发放“创新券”,专门培育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业,并搭建线上自创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一网一厅”科技服务模式。

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有大展身手的机会。江北新区主办并积极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和行业联盟举办各类专业学术论坛、产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和国际创新创业活动。曾圆满举办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高峰论坛、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等重大活动。举办北欧创新周、伦敦创新周(南京站)、南京创新周专场活动,持续扩大开放创新的国际影响,积极推进苏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发展。

建设公开透明法治环境,确保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建设江北新区法治园区,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优质司法资源陆续在新区落地。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检察室实质开展工作,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抢占创新制高点

增强创新转化效能

“通过5G+AR、5G+云、5G+AI等手段,全面提升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业云等轨交装备制造服务水平。”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景宁书表示,公司聚焦“5G+”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为10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全面智能解决方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多的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江北新区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优势,得益于江北新区在产业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近年来。江北新区积极顺应、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抢占全球产业最高端、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聚力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及新金融产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一流产业生态,有效增强创新转化效能。

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江北新区先后出台《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加快建设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的若干意见》《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等政策文件,吸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金融领域国内外顶尖人才和企业落户新区。

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江北新区加快谋划“顶天立地”的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持续推进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计划研究。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示范基地,积极申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创新中心,联合东南大学共同筹建生物医学大数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集中力量抢占创新制高点,为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集群发展积累原始创新资源。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江北新区布局建设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降低创业成本,集成产业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资源。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共享的研发硬件、软件设备以及技术资源,提供EDA设计软件共享服务、MPW流片服务等,并与Cadence、Mentor、中天微和华大九天合作,打造自有品牌 “集成电路设计高级研修班”,为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和人才提供全链条创新服务。

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江北新区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撬动市场“无形之手”,省市联合成立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基金,成立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形成严密的“资本招商、资本增值、资本运作”逻辑链条,推动创新+金融+产业链条,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培育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江北新区注重引入源源不断的国际“智源”,当许多国际创新资源聚合在一起,就成为江北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力。江北新区用更多创新与世界沟通,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浮出水面。

“江北新区与世界的互动是双向的,江北新区以自身求新求变的城市特质,让全球创新资源在此汇聚交融,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江北新区也是善于学习的,将世界创新成果结合国情,将学习所得内在化、本地化、中国化,推动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模式不断丰富。”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聂永军表示。

江北新区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先导区目标,加快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

“请进来”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江北新区与剑桥大学合作建立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与伦敦国王学院分别合作成立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和南丁格尔护理学院。成立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oslin糖尿病医学中心合作建设专科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贝丝以色列女领事医学中心(BIDMC)展开全面合作,建设中美消化系统疾病与癌症内窥镜国际诊疗中心、强新科技国际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等。同时,江北新区加强与“关键小国”创新合作,推动东南大学与乌普萨拉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北欧名校合作,中瑞合作项目中欧迷你硅谷建设初见成效。

“走出去”积极建设海外创新中心。江北新区规范海外创新中心组建方式、建设任务和管理考核机制,先后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和剑桥、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地建设江北新区海外创新中心,形成江北新区引进集聚海外创新资源的联动网络,打造海外人才团队和创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

强化校地融合深度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

江北新区以深入实施“两落地一融合”为契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全面加强与知名高校各领域合作,将江北新区的创新实践与高校教育资源有机联系。

高质量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江北新区聚焦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产业方向,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26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40名海内外院士等顶尖科学家团队,建设63家新型研发机构。

规划建设高校创新集聚带。江北新区组建江北高校联盟,打造老山沿线高校创新集聚带,推动优化驻地高校及其周边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布局,探索形成校区、园区、社区、景区“四区”融合发展新格局。与南信大共建“中国气象谷”。

共建多领域产学研合作平台。江北新区与清华大学共建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依托清华大学高层次人才优势和江北新区产业创新资源,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构建江北新区与清华大学稳固合作纽带。与东南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合力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

开展“双聘制”导师试点。江北新区在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开展“双聘制”导师试点改革,鼓励辖区高校教授与企业家双向流动,推动人才培养、成果落地和创新创业。推动校企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产品力度,在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特别是省地联合招标项目的支持下,南微医学成为全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创新是江北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新区走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根本遵循。从启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南京)中心项目,到率先建设全国首个法治园区,再到致力于建设全国领先“数字孪生第一城”……江北新区的一次次创新,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李静 董朝岚 朱海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